While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探讨
作者:于鹰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13
        要: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本文探讨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的《While循环语句》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流程和特征。
        关键词:教学设计While循环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80-01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专业基础课, C++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同时也是后续理论和实践学习的基础和重要工具。
        从当前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状况分析,教学设计将向三个方向发展。以为中心、以为中心和自动化教学设计。本课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以while循环语句的程序流程图“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最终结果(包括外显的行为和内部心理的变化)。布卢姆为代表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分为三大类:认知类教学目标,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和情感类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为智力技能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使用while循环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是对学生从教学之前具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转化成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能力需要学习的所有从属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各项先决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关系进行剖析的过程。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大类。又将智力技能分为五个亚类,即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根据这一划分,在“While循环语句内容中,主要为言语信息、定义性概念和规则。其中言语信息是循环语句的主要功能;定义性概念有循环变量、循环变量初始化、继续条件、循环体及改变循环变量的值;规则是使用While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3 学习者分析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者提高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是否提高归根结底是看学习者能否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所以,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进行学习者分析。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一般特征;二是初始能力。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是指学习者的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对学习有着影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它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成熟程度、智力与能力水平、学习动机情感、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等。
        1)本教学设计面对的学习者的一般特征为学习者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体,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2)教学设计面对的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C++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了顺序、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及流程图的画法。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有一定的编程经验。
        4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美国教学设计专家梅里尔(M·David Merrill)曾提及教学策略的类型问题,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学策略可以增进不同种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4.1 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
        言语信息的教学策略是讲解性策略;教学方法是讲解法;教学媒体是白板。
        提出使用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很难实现,但用循环结构容易实现的问题,让学生总结出循环语句的特点。请同学们编程求将5个数字相加求平均值。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是如何来编写这个程序的。
        s=n1+n2+n3+n4+n5a=s/5
        提出问题:根据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自我提高内驱力,
假设想对1001000或更多数字进行相加并计算平均值,将不得不声明相应数量的变量,这占用了极大的空间和时间。那么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呢?
        教师提示:观察上面的两条赋值语句有什么共同点、不同点?
        教师进一步引导:其实上面的程序段就是重复执行输入以及相加的语句。这就要用到循环结构。
        设计意图: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初步掌握了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对这些内容复习加强巩固的同时,提出改进的设想和办法,从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内部动机。
        4.2 概念的教学策略
        本课件中须讲解的概念有:有循环变量、循环变量初始化、继续条件、循环体及改变循环变量的值;采取了讲授性策略;以白板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法及演示法。
        1)讲解有循环变量、循环变量初始化、继续条件、循环体及改变循环变量的值的概念。(2)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使用While 循环统计一个英文句子中单词个数的程序。
        4.3 规则的教学策略
        本课内容涉及的规则为使用“While循环语句编写程序。采用示范-模仿的教学策略;以白板及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演示法。
        5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对本课而言只涉及到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本课的诊断性评价为讲授新内容之前让学生动手编程求将5个数字相加求平均值。以此判断学生掌握顺序结构及选择结构的掌握
情况。通过编程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顺序结构及选择结构。
        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课堂中教师给出程序,让学生分析程序,填写表格并上机验证。灵活运用While循环语句进行程序设计是本课的重点。学生从模仿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过渡到独立进行程序设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编程,在一次次尝试中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本课采用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流程,教师在传递新知识时尽量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10.
        [2]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