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证券⾏业分析师
如何成为证券⾏业分析师
真正⼤公司⾼⽔平的分析师估计没什么时间泡贴,也没有机会给别⼈讲这些。尤其是其中很多⼈都是很顺利的进⼊这个⾏业,或者发展的很好,没有体会到很多个中难处和迷惘。下⾯是yjbys⼩编为⼤家带来的关于如何成为证券⾏业分析师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业分析师?
⾸先,什么是分析师,或者有些地⽅叫做研究员。
不光在证券⾏业⾥,很多⾦融、财务、咨询等相关⾏业都有这个岗位,英⽂是nlyst。
其实国外的分析师⼤部分是指那些拥有指定机构或协会注册证明的分析师,⽐如CF特许⾦融分析师、RC注册特许分析师、FRC资深注册特许分析师、。
仅仅通过考试的⼀般称为准分析师,必须其他条件也都合格,⽐如说3-5年的相关领域⼯作经验,才能正式在协会或机构注册,成为注册分析师,这才是真正的分析师。
国内的分析师体制还不是很健全,仅有证券业协会主办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以及相应的岗位注册制度。对应的分析师来说要考基础知识和证券投资分析这两门,通过后加上2年的⼯作经验,取得的是证券投资咨询的资格。这仅是个从业的资格,与国际的注册分析师来讲还是有很⼤的区别的,尤其是国内的考试很简单,⼯作经验可以编⼀编啊。
有了这个从业资格之后,就可以在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咨询的业务了,但不能说就是⼤家所理解的分析师了,很多其实是股评和⼤客户经理。因此我们需要在这⾥应该把我国的分析师做个定义,或者说做个分类。
第⼀,分析师应该指的是任职证券公司,公墓基⾦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部门,专业投资咨询公司(天相,万德),私募基⾦等主要从事证券投资或者为机构提供专业投资咨询的分析师。
那些咨询公司的财务分析师,项⽬分析师,产业研究员就不算了,⼀般跟证券投资不挨边,不是仅专注于上市企业,⾮上市企业对他们同等重要。
第⼆,买⽅分析师和卖⽅分析师。
这是最常见的分析师分类:买⽅分析师就是指购买其他机构(主要是证券公司和天相这样的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然后为⾃⼰公司提出投资建议的分析师,⼀般⾪属于证券,基⾦,私募,资管的投资部;卖⽅分析师就是销售⾃⼰报告的分析师,多数是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这两者的具体区别以后介绍。
第三,经纪业务分析师。
主要指的是针对⼤客户的或者证券公司各营业厅的分析师,主要⾯对散户进⾏服务。
提供买⽅分析师岗位的:各证券公司投资部(如东⽅证券,上海证券等等,没有中⾦公司,不过中⾦现在好像正在筹备这⽅⾯的事宜),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不是每个公司都有的),各公募基⾦(嘉实、易⽅达、南⽅,QFII,QDII等等),各私募基⾦,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如中国⼈寿资产管理公司,这可是个⼤户),资产管理公司(除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外,还有很多地⽅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还有诸如联想控股的这类民营公司,实际上应该算私募。还有各⼤集团的财务公司,有证券投资资格的。),⽽很多企业也都在主营业务外利⽤闲钱投资证券市场,其中的投资⼈员还不能称为分析师。
提供卖⽅分析师岗位的:⼤证券公司的研究所、研究中⼼、研发中⼼,如中⾦、中信,国⾦,国信,申万、国泰、海通,招商,平安,兴业,光⼤,中信建投,⼴发,长江,银河是做的⽐较久的,渤海、东兴、信达、民族、东北、联合、第⼀创业、安信也都不错,还有外资那些⾼盛⾼华、UBS那种。国内券商太多了(超过 100),当然有些公司并不具备投资咨询的资质,也有很多公司没有成⽴卖⽅研究所,剩下⼀些⼩的证券公司,国都、⽇信、东海、东吴、太平洋等,虽然有研究所,有卖
⽅分析师岗位,但并不是以卖报告赚钱的,估计也没⼈会买,更多的是跟外界交流的渠道,或者让股市中有⾃⼰的⼀种声⾳,算是种对外宣传吧。此外,像⼭西、齐鲁、国元、这类地域性⽐较强的公司做做本地上市企业的卖⽅报告还是可以的。天相投资咨询也是做卖⽅,虽不是券商,不过做的还不错。
提供经纪业务分析师岗位的:各证券公司的总公司经纪业务总部,各营业厅可能都会招的,跟上⾯两种⽐,⽆论从声势上,从地位上都差点,但是⽔平不⼀定差,很多⼈炒股的能⼒,看盘看技术分析的能⼒很强的,很有感觉。不过这个也没法⽐,毕竟两者的客户不同,资⾦规模和风险偏好有明显差别,就好像我们不能拿男⼈喜欢的⾜球和⼥⼈喜欢的时装作对⽐⼀样。
不知道有没有落下的,下次讲⼀讲这⼏种分析师的⼯作内容,部门收益形式以及薪酬⽅⾯的事情吧。
⼯作内容,部门绩效以及收⼊
其实本⽂题⽬不好,光想着吸引眼球了,没有完全的切题。我想说的是并⾮所有⼈都适合做分析师,这⾥主要指性格和⽣活⽅式⽅⾯的,能⼒上的要求不⾼。
我认为⼯作就像谈恋爱⼀样,⾸先你要相互了解才⾏。很多⼈仅是听说分析师挺漂亮⼜有钱,就过来追求,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么,即使真是这样,他适不适合你呢,⽽你⼜适不适合它呢?
⼤家⼀定要从这个⾓度考虑,尤其是没有⼯作经验的学⽣,⼀定在⼯作之前好好的⾃⼰了解下⾃⼰,分析下⾃⼰的性格,喜好,能⼒,体⼒,然后了解各种⾏业的各种岗位,考虑下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这样才能到称⼼如意的⼯作。其实⼯作本⾝没有好坏,关键在于你与这份⼯作是否契合。
废话多了,上次说要谈谈分析师的⼯作内容,部门绩效以及收⼊的问题,当然我还是按照上⽂的那种⽅法,对不同三种类型的分析师作出具体的说明,就是买⽅、卖⽅和经纪业务分析师。
1第⼀,说说买⽅分析师。
基本上各个券商都有(我没仔细查过牌照,应该有些⼩券商没有投资的资格,中⾦以前也没有这个资格,现在好像在筹备这⽅⾯的业务),⾪属于证券投资部,如果说的专业点就是⾃营业务部,这个部门是专门负责股市投资的。⼀般的流程是,⾃营的分析师通过各种渠道,包括⾃⼰选择,购买报告,听从上级指⽰,按照市场传闻确定⼀家或者⼏家研究公司,对该公司的公开信息进⾏研究,在电话调研或实地
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形势写出投资建议报告给本部门的投资经理,然后投资经理决定是否买⼊或卖出,什么价位买,买多少,当然不太正规的也可以先买⼊再写报告。基⾦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私募等等,他们的买⽅分析师或⾃营分析师都是这个样⼦,⼯作流程都很接近,只是名称都不太⼀样。
这种模式下,⼤家都理解,分析师对公司的投资是⼗分了解的,出于法律合规的要求,他们是不能随意向外界公开透露(私下讲讲没什么)与该公司投资股票有关的事情。因此⼀般这种分析师不是很出名,基本上不接受采访,即使接受采访也不能说很多东西的,他们的报告多数属于内部报告,不能对外传阅的。
基⾦公司和⼤中型证券公司的投资部都配有很⼤规模的分析师队伍,基本上每个⾏业都有,覆盖全部股,主要以分析公司为主,据说国*证券的投资部分析师就有接近20⼈,为⾃⼰的投资经理服务,各个基⾦公司也差不多这个配置为基⾦经理们服务。⽽券商和基⾦的规模越⼩,⾃营分析师的数量就越少,有些证券公司甚⾄就没有,投资经理把活都包了。
⾸先,看看证券公司的买⽅分析师,由于其⾪属于投资部,这个⼀般叫做投研⼀体,就是投资和研究是在⼀起的,投资的经营业绩成为了影响分析师收⼊的主要因素。投资占⽐越⼤的公司⾃营分析师的基本⼯资越⾼,越⼩的⼀般越低,很多⼩券商的⾃营分析师收⼊跟⼀般⼈⼒和财务员⼯的⼀致。但是绩效或者说奖⾦差距就⼤了。主要原因还是资⾦规模引起的投资偏好造成的:
什么人适合做数据分析师
⼤券商的投资资⾦规模要⽐⼩券商要⼤⼀些,但是可能占⾃⼰全部公司收⼊的⽐例不是最⼤的(经纪业务和投⾏更重要些),因此⼤券商在证券投资上都⽐较谨慎,注重风险,经常归⼊可供出售⾦融资产,⼀些业绩稳定的权重股,绩优股是主选,避免业绩出现过⼤的波动,收益⽐较稳定,分析师的提成也就不会很⾼,但是会⽐较稳定,15-40万左右吧;⼩券商就不同了,有些券商的营业部都不到⼗家,没有投⾏,指着这两个吃很快就完了,因此更加重视投资,投资理念也是⼗分的激进,最爱概念股、题材股(平安虽⼤,也有这个⽑病),最出名的就是东⽅证券(其实规模也不⼩了),⼤家⼀查就知道了,⾮常激进,基本多少年来都天天满仓,好处是⽜市⼤赚,坏处⼤家也都知道了,不过分析师们就爽了,熊市虽然拿的少点,⽽⽜市拿的⾮常多,因此中⼩券商的⾃营分析师更多的是靠业绩混的,平均下来赚的不⼀定⽐⼤证券少,但是波动肯定⼤点,8-50万。(具体数字全凭猜测)
其次是基⾦公司和保险资管的买⽅分析师,这两者差不多,都是⼤资⾦,如果从个⼈的影响了来看要⽐证券公司的分析师打多了,⼀个券商分析师顶多忽悠⾃⼰的投资经理买个1亿左右的,⽽这两家的分析师影响的都是上千亿的资⾦。当然了外⼈看来谁也不知道,没感觉,因为买⽅分析师不出名啊(跟⽔平没关)。由于资⾦规模过⼤,收益率就不会太⾼,能跑赢⼤盘就⼗分⽜逼了,所以收⼊⽐较稳定,差⼀点的15-20万,好⼀点的20-40万,不过⽜市再⽜也没法分太多钱。
最后是私募(这⾥专指私募基⾦,不是私募股权),这个其实⽐较终极了,很多⼤券商的⾸席分析师最后都去做私募了。
驱动的主要因素就是⾼收益,本来他们去基⾦都没问题,⽆奈基⾦的运作⽐较死,投资不灵活,提成也⽐较少,尽管可能地位名⽓⽐较有,但是谁⼜能⾯对私募动辄10-20%收益提成的诱惑呢。私募的买⽅分析师不太了解,接触过⼀些,感觉⼤多
数都是⼗分有经验的分析师,在券商或基⾦⼲⼏年后跳出来赚⼤钱的。如果谁碰上了私募招聘不需要有分析师⼯作经验的,估计就是进来给分析师打下⼿的活,应该也不错,⾃⼰炒炒股什么的还可以,但是难进正规军。
⾄于为什么叫做买⽅分析师呢,并不是因为负责股票投资,⽽是相对于卖⽅分析师来讲的,就是⼤家天天能看到的那种券商报告,实际是卖⽅分析师的报告,很多公司的投资部,包括全部的基⾦公司都会买⼀个甚⾄多个券商的卖⽅报告,所以我们来再说说卖⽅分析师,再跟买⽅对⽐下,更明了。
2第⼆,卖⽅分析师。
主要是各⼤券商的研究部,研究中⼼,研究所,研发中⼼之类的部门,这个是要与投资部门完全绝缘的,不能由投资部的分析师来担当,两者甚⾄最好不要经常交流。这个可以理解,卖⽅分析师是专门给别的公司和机构推荐股票的,如果跟⾃⼰公司投资部搞到⼀起的话,那不就很容易炒作⾃⼰公司重仓的股票了,所以两者间有防⽕墙。
买报告的主要是各证券公司的投资部(有些⼩公司也不买),全部的基⾦,⼤部分的保险资管和私募。其实他们多数也有⾃⼰的分析师,为什么要买别⼈的报告啊。关键就是个配置的`问题,⼀般的公司分析师的配备根本不够,养不起太多⼈,⼗⼏个⼈盯不过来如此许多⾏业的,经常⼀个⼈看3-4个⾏业,⼏百只股票根本顾不过来,如果有专门的卖⽅分析师帮助挑选股票,买⽅分析师再⾃⼰研究重点的就可以了。通常⼤券商的研究所分析师(包括助理分析师)的配备都超过50⼈,中⾦、中信、海通、国信、国泰、申银、联合,国⾦,招商,中投,安信,⼴发是⽐较⽜的,还有⾼盛⾼华、中银国际(其实我觉得⾼盛⾼华的⽔平⼀般,这个以后会谈谈的),他们的报告很有市场,对股市的影响⼒也很⾼,⼤家可以关注下新财富的分析师排名。他们的报告⼀般都卖的出去,但是这个赚不了多少钱,最赚钱的部分是分仓,就是让⾃⼰的客户在⾃⼰公司这边开户交易,⾃⼰的经纪业务部门收取佣⾦然后再分账,感觉就是个超级⼤客户经理似的。
先转移下话题,谈谈我对分仓的看法。我认为这种⽅式是极不可取的,会严重影响分析师(卖⽅分析师)的独⽴性,使得分析师与⾃⼰的客户关系过于紧密,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很有可能不公正的发布公司研究报告,影响整个市场的正常秩序。
卖⽅分析师⼀般有⼏个岗位级别,⾸先是⾸席分析师,然后是资深分析师或⾼级分析师,分析师,助理分析师,⼀个⾏业⾄少有4-5个⼈,⾸席分析师定基调,股票,跟客户交流;分析师们去调研;助理分析师在家⾥攒数据;最后分析师和助理分析师按照⾸席的思路写报告,然后签上⾸席的⼤名,分析师
还能签个⼆作,助理分析师就基本上⽩忙活⼀场,当然会慢慢熬上去。收⼊上来看,助理分析师——这也是没有⼯作经验的⼈能混⼊的位置,15万以下吧,没什么提成;分析师20万+;⾸席的能到达50万+,我知道的某⼤证券的某⾏业⾸席年薪80万+,不算提成啊。
当然还有⼀些⼆线的卖⽅分析师研究所,兴业、平安、银河、渤海、民族、长江、规模都不⼩,但是报告的市场份额很⼩,未来倒是有做⼤的可能,可以说有潜⼒吧,⽽且进⼊这些证券的研究所再往⼤券商⾥跳也容易,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线的卖⽅分析师研究所,⽇信、东海、江南、太平洋什么的基本上就不是为了卖报告,主要就是个宣传,出出名,让⼤家知道还有我这么⼀个证券呢,以后往⼤券商跳的难度⽐⼆线的稍微⼤点。
⼆,三线卖⽅分析师的收⼊稍差点,有没有与公司⾃⼰的证券投资挂钩,也没有卖出报告,或者从基⾦那⾥分仓再在经纪业务那⾥提成,所以收⼊不⾼,10万左右吧。⼆线的资深或⾼级分析师会好点20-30万。
今天说的⽐较乱,主要是今天⼤盘严重影响了我的思绪,下次将谈⼀谈经济业务分析师以及⼏种分析师的⼯作⽅法和报告特点。
经纪业务分析师等详解
前⾯说了卖⽅和买⽅分析师,现在对⽐着来说说经纪业务分析师。各证券公司营业厅啊,投资咨询公司啊,都有这个岗位,主要针对⼤客户和⼀般散户,⼤家在地⽅电视台上经常看的股评⼀般就是这类分析师,⼝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因为⼊⾏的门槛要低⼀些,有些⼈可能认为经纪业务分析师的⽔平要低于前两者,实际上这种想法⽐较⽚⾯,两者直接的可⽐性不⾼。
⾸先,研究范围和深度不同。卖⽅分析师团队都在40-50⼈左右,基本上都能覆盖各个⾏业各个公司,刨除些st和烂公司,每⼈也就负责天天跟踪研究20家上市公司,把这些公司和⾏业研究得很透彻,当然其他⾏业的股票可能就稍微差点了,没有功夫看么。经纪业务分析师不同,在电视节⽬上能够侃侃⽽谈,不论什么股票他都知道点基本情况,⼤概做什么的,有什么新项⽬之类的问题难不倒他。⼀般是个美⼥主持坐在旁边,“X⽼师,现在⼿机尾号3408的观众询问您600335后市⾛势如何”,“X⽼师,现在⼿机尾号5438的观众朋友说⾃⼰75元买⼊中国⼈寿,48元买⼊中国⽯油后市如何操作(俺⽼爹…… 汗)”,总之什么问题都有,什么股票都涉及,但是根本难不倒他,他也会说些模棱两可,左右逢源的话,逢⾼减仓,逢低加仓反复操作什么的。不过你要是让他深⼊说说这只股票就不⾏,⾄少肯定要⽐卖⽅和买⽅分析师差很远,没有办法,你不能让⼀个营业厅也组织个四五⼗⼈的团队吧,很多地⽅甚⾄分析师是全⾏业的,什么都看,好在平常⾯对的是散户们,随便知道点就⽐散户强,散户毕竟⽐基⾦机构好忽悠多了,博⽽不精是这类分析师的第⼀个特点,但是卖⽅分析师⼀般就是精⽽不博了。
其次,影响资⾦的规模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同,所以重点关注的股票不同。卖⽅和买⽅的共同特
点就是指挥⼤资⾦,⽽经纪业务分析师指挥的是⼩资⾦。⼤资⾦尤其是基⾦公司,保险资管什么的很注重投资的风险,⼀般都是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业绩有保障,或者预期能够达成的,流通盘不能太⼩的股票,⽽不能碰st,很少买概念和题材股,所以卖⽅和买⽅分析师更多的关注所谓的好公司和⼤公司,但是⾄少我个⼈感觉这类公司虽然涨跌的幅度属于股市中的平均⽔平,想赚取超额收益很难。中⼩散户们则不同了,资⾦少,都喜欢以⼩博⼤,⾼风险,⾼收益,st,概念,题材,所以那些容易炒作的⼩流通盘,基⾦份额较低,亏损的,重组的股票是他们研究的重点,这种股票的涨幅⼤家也是都清楚的,谁都恨不得抓个st,复牌后20-30
个涨停的。
最后,研究范围的不同加上客户需求的不同必然导致研究⽅法不同。基⾦机构的资⾦动辄就是⼏千万,只要他们⼀动,股票的成交量就会上去,所以冲击成本很⾼。相对的分析师就更注重基本⾯的⼀些东西,研究宏观经济和⾏业的关系,预测未来⾏业的发展状况,做出些中长期的趋势判断,再在对上市公司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上市公司在所处⾏业的地位和竞争⼒,作出业绩预测和敏感度分析,⽤各种估值模型给出股票的合理价值取值范围,最后根据⽬前的价格给出评级,这算作是价值投资(姑且这么说吧,我倒是认为中国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投资)。⼀般来说,分析师对企业都⼗分的了解,有名的卖⽅分析师跟上市公司的⾼管关系都很好,业绩什么的⼤部分还是能预测的⽐较清楚的。但如果普通散户照着卖⽅分析师的报告买股票的话很容易给别⼈抬轿⼦(其中的原因后⾯再说吧),这⾥只是强调买⽅和卖⽅分析
师更多的从基本⾯着⼿,注重中长线的投资。经纪业务分析师就不同了,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机会去公司实地调研,本来负责的上市公司就多,没法深⼊了解,所以技术⾯分析这个适⽤性较强的⽅法是他们的主要⼯具。⽽且他们为散户服务,做⼀堆估值模型,讲好多⾏业分析的⼈家也听不懂啊,不如就看趋势,分析趋势,时间长了,他们对市场⼗分有感觉,可能说不出什么成体系的道理出来,但是对⾛势的判断却很准,特别是短期的趋势,这个就是趋势投资。
很难讲哪个更厉害,更有效,但是对⼤资⾦来讲(过亿的)还是多听听搞价值投资的分析师适合些,毕竟资⾦量太⼤,进出不⽅便;⽽对于散户来讲,趋势投资挺好,毕竟没有这多时间和机会去真正了解⼀家公司去,所以不同类型的分析师⽔平⾼低很难⽐较,只是卖⽅分析师⽐较拉风,影响的资⾦⽐较多,让⼈感到很有⽔平⽽已,你让他真去指导散户,散户还真接受不了⼀买就套的现实。
如果有机会读读各个公司分析师的报告,会觉得很有意思的,不同岗位的分析师,公司在⾏业所处地位不同,报告的内容和风格差异很⼤。不知道从哪⾥说起,先讲讲⼤⾏业的报告吧。
⼀、中⾦、中信、国信、国⾦等⼤⾏的报告。⼤家都看过吧,很好到,没看过的可以看看。⼤⾏的特点就是把⼀堆模型放在最前⾯,各种估值模型,盈利模型,敏感度分析,⼀下⼦拿出⽞乎的东西把你拍蒙了。在招聘的时候他们也⾮常重视这些,会问你会不会做什么财务模型,建模之类的。实际上我觉得这些东西⼀点⽤处都没有,基本上模型的预测就没有准过,也不可能准,做做宏观经济的也就算了,
⾦融⼯程搞⼀搞是可以的,⾏业和公司分析是⽆法⽤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但是模型这个东西就给⼈⼀种⾼档,⾼⽔平,⾼理论性,⾼准确度的感觉,特别是从外国传过来的,更是让那帮留学归来的拿着当似的图腾崇拜。
但我确实没见过多少准确的模型,有太多因素对实际会产⽣影响,但是你根本没法全部考虑进去,银⾏、地产还好点,有⾊、⽯化⽐⼤盘还变化莫测,并且很多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没法衡量,模型中的很多数据和逻辑关系都是分析师拍脑门想出来的,或者照搬某些⼤咨询的结论。⼤家可以翻看信达⼀篇有关钾肥的报告,由于分析师是学物理的,数学建模很厉害,⽤了40-50页的数学图形,模型,演算,公式试图证明2009年钾肥价格不会跌,看着真是很⽜逼的,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谈到需求的问题,以为农业对肥料的需求是稳定的,不会受到经济的影响,忽略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结果2009年钾肥的价格阴跌不⽌,⽣产商不断减产也⽆效。因为我本⾝是做化⼯⾏业分析的,所以这⽅⾯的事情⽐较清楚,2008年初⽆论⼤⼩每家券商报告⾥草⽢膦的需求增速都在15%左右,这也是拍脑门得出来的,以过往的历史增长率来判断未来的发展⽅向,根本不现实。在这⾥也要跟⼤家说不要盲⽬的迷信模型,但如果你要去⼤⾏⾯试的话就最好搞懂各种估值模型、财务模型,敏感性分析什么的,其实建⽴这些东西的结构本⾝不难,难在各因素的⽐例和因素⾃⾝的发展趋势,⾯试时也不会问这么细。
⼤⾏的关键特点还有⼀个,注重⾏业分析,所以很多⼤⾏的分析师都有相关⾏业的⼯作经验,对⾏业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加上长年跟上市公司打交道,企业的情况⽐较清楚,也会从企业那⾥得到很多⾏业
的信息。
其实最清楚企业的是谁啊,当然是企业的⾼管们啊,业绩都是他们说了算,跟他们搞好关系很重要,当然这些套到的消息不能写在报告⾥,或者我们能看到的报告⾥是没有的,但是他们是会跟⾃⼰的客户私下交流的。报告只是个形式,跟卖⽅利害关系最密切的客户(暂称为核⼼客户)会在第⼀时间得到消息,甚⾄会跟卖⽅分析师⼀起去调研,不⽤看报告就知道该建仓了,然后过了两天报告出来了,此时⼆级客户才拿到报告,感兴趣的可能会打电话问问分析师具体的情况得到消息,再传到⽹上让散户们看到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在⽹上,像国⾦、⾼盛的报告你根本就不到,但我确实在某板块启动之前听到⽼总说看看某某国际⼤⾏的报告,推这个⾏业呢。换句话说,如果真是个能赚钱的报告,谁会公开出来让⼤家都抢,拉好⼏个涨停,⾃⼰买不到呢。
⼤⾏报告的整体⽔平还是挺⾼的,这⾥说的是报告的结构性,逻辑性,数据的全⾯性,结论很难说了,⼤家对这个也是有⽬共睹的,特别是这两年的策略报告基本上就是逆向的结论。
下次讲讲其他报告的特点,以及什么样的个性和性格适合做什么位置上的分析师,还有学历和专业的问题。再次强调本⽂纯属抒发个⼈的感受,只不过起了个糊弄⼈的题⽬⽽已,但是应该还是能多少帮到⼤家的。
⾏业分析师专业需求等
谢谢⼤家的⽀持!希望能够帮助有志于进⼊分析师⾏业的兄弟妹们,当然我说的不⼀定都对,⼤家还是应该⾏业内的熟⼈更加清楚明晰地了解下,尤其是多了解下⾃⼰关⼼的部分。
我所阐述的都是按照我个⼈的理解来说的,有些⽹友质疑我的⾝份,觉得我有些地⽅说的不对,特别是在分析师定义和分类上有问题,这很正常,毕竟没有⼀本⼈⼤出版社的教材或者证监会、证券业协会的官⽅规章能够做出权威的认定,如果有的话也就不⽤我在这写了,直接百度知道就可以了。
有些⽹友觉得我细节说的不对,这也很正常,我⼜不是各种类型的分析师都做过,各个公司都呆过,⽽且有的时候确实说的也⽐较⽚⾯,并不代表全部。
⾄于薪酬⽅⾯,我只能说不同的公司差距⽐较⼤,不同级别的分析师差距也⽐较⼤,总之公司最差级别最低的助理⾏业分析师,税后4000+没问题,分析师⼀般都年薪10万以上,⾼级别的应该是上不封顶的,⽽奖⾦就要看各个公司具体情况了,像中⾦、国⾦、国信这些公司的助理分析师都应该有10万左右,分析师20万左右,⾸席更多。
当然了,要是新⼈进去好点到⼿也有10万左右吧,差点的⼩公司也就5-6万。
但⼤家也应该可以看出来,我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吧,不是在⿊分析师,也不是在误导别⼈。⾄于我是不是券商或者私募还是基⾦的都不重要,相信我的⼈不会在乎这个问题,怀疑我的⼈更不会相信我的说
法,我这⾥就凭着良⼼写吧,让⼤家更加了解这个⾏业,但是也不要完全拿我的话作为衡量和判断的标准,从多个渠道去了解⼀件事情才能避免盲⼈摸象。此外,我写这些的⽬的不是为了积分,也不是为了让⼤家都来学习到什么东西。其实我很⾃私,只是因为我现在⼯作⽐较郁闷,有⼒⽆处使,好似秀才去当兵,军爷去卖字;本来觉得⾃⼰⾄少是个⾲菜,但⼈家把你当杂草;感觉不是棵⼈参也是根沙参吧,结果当胡萝⼘榨成农夫果园了;做事左右掣肘,⼯作事倍⼯零;最初觉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现在是破罐破摔永⽆出头之⽇,想写写相关的东西抒发下感情,痛快哉。
有⼈说“卖⽅是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这句话也没错,基本上卖⽅分析师都是券商。但是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不⼀定都是卖⽅,买⽅的分析师也不⼀定都是⾮证券的。证券公司的投资部分析师怎么算呢,也许你认为他们叫研究员,只有证券公司研究所那些天天写报告给客户看的才能叫作分析师。
这样也没错,算是狭义分析师定义吧,我这个就算是⼴义分析师定义吧,这⾥强调下,我说的分析师包括投资部门的研究员,和各种证券投资相关的研究员。不过即使在⼴义分析师定义中,证券公司投资部的研究员或分析师是不是全是买⽅分析师确实值得仔细商榷,但是分的太细的话讨论起来太⿇烦了,暂且将证券公司内与研究所之间有层防⽕墙的负责证券投资业务的分析师或研究员也都算作买⽅分析师吧。
今天我争取⼝风不太粗俗啊,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的⼀份⼒量。⽽怀疑我的⼈估计以⼤⾏的
分析师居多吧,觉得我谈吐鄙俗,⾔语过激,不像圈内的,太给他们丢⼈了……,也根本不了解真实情况。我也希望他们也能出来说⼀说,给后辈点经验,但是我也知道他们⽐较忙,如像我这般连续⼏⽇每天⼀篇这种东西的话,只可能是在准备跳槽或者在歇年假,产假,婚假。当然或许在⼤⾏分析师眼⾥,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分析师。也确实,很多投资经理、基⾦经理都只看那⼏家公司的报告,觉得别的都是噪⾳。
所以说除了那些⼤⾏的报告外,其他证券公司的卖⽅报告市场很⼩,实际上报告的市场就被新财富那⼏家些上榜券商垄断。现在⼤概说说这第⼆种报告吧。从报告⽔平上来说,我觉得⼀般券商的报告也都还可以,虽然可能没什么市场,基本没有客户,但是这部分研究员或分析师都是通过⾃⼰的努⼒数据,资料,信息什么的,很多情况下⼀篇报告都是⼀个⼈搞定的,但是有没有实地调研就不好说了。⼆线的研究员还好⼀些,研究所的配置能够全⼀点,⼀些中⼩券商就⽐较⾟苦了,报告本⾝就不卖钱,所以搞研发的⼈不多,⼀个⼈要看好多公司,有时候根本顾不过来。有该⾏业⼯作经验的还好⼀些,或者负责煤炭、交运、银⾏这些同质化程度⽐较⾼的⾏业也还⾏,要是本⾝没有什么相关⾏业的⼯作经验,甚⾄完全是⽂科或商科出⾝的研究员们,搞个医药、化⼯、钢铁、有⾊、机械、汽车、通信、电⼦什么的不累死才怪呢,公司多,专业性强,产品同质化程度低,短时期内把⼀个公司和⾏业搞明⽩根本不可能,预算也没有那么多,路⼦也不宽,很多数据完全查不到,所以有的时候报告就要“借鉴”⼀下。当然这个问题即使是⼤点的券商也有这个问题。举个例⼦,我就曾经在光⼤、兴业、⼴发这种级别的券商报
告中发现过直接拷贝的现象,报告的⼀段评述跟⽹上的某篇⽂章极为相似,数据完全⼀致,但是⽹⽂的发表时间更早⼀点,该段落中的数据单位与⽹⽂相同,都是“60百万”这种样⼦,估计这段⽹⽂也是从国外的信息翻译过来的,该报告其他部分的数据却全部是3000万,4000万这种单位,此处明显为我说的“借鉴”。也不能怨⼈家分析师到处借鉴,哪有功夫⾃⼰分析啊,⼜要看那么多的公司,⼜要写报告,每天点评什么的,开个会,调个研,很少时间去琢磨⾏业,就⾃⼰⼀个⼈哪⾥能查到这多资料,甚⾄有些分析员是刚毕业的学⽣,都没什么积累,硬攒报告。有时也挺有趣的,有份报告就是没什么可说的了,竟然连“抗雪灾先进集体”都要拿出来当做功绩说道说道。
对于这部分研究员,在他们写分析报告的时候,并不⽤考虑客户利益的问题,实际上他们也基本没有客户,主要还是考虑到能不能为公司积攒⼈⽓,同时也能让⾃⼰出点名,但求有⽇被⼈挖⾛。因此有的时候,如果他们真的发现了好公司会第⼀时间在别⼈还没有反应之前把报告公开发出来,不⽤考虑客户利益的问题,还真有可能及时发现好股票。
后⾯懒得写了,买⽅分析师的报告⼀般谁也看不到,内部⾃⼰⽤,部分都是应付差事的,对付合规⽤的,整体上买⽅分析师的报告要更加谨慎点,不会乱忽悠⾃⼰⼈的。
经纪业务分析师有的也写报告,⽹站上很常见,多数分析技术⾯,趋势什么的,基本⾯就是⼀带⽽过。
性格上来讲,想要进⼊这个⾏业必须能够静下⼼来做事,沉的住⽓。对于新⼈来讲,⽆论你是进⼤⾏给⼈做⼩弟,还是去⼩⾏⾃⼰独受⼀摊,或者个买⽅岗位默默⽆闻,都需要你能稳当下来好好的进⾏研究,看好多信息,查资料,学习很多不同领域的新知识。⼤⾏的助理分析师最多要2年也就能混出来了,买⽅的要在跳槽前长期忍受⽆⼈知晓的状态。⼩⾏研发的还好些,很多新⼈刚进去就委以重任,没有经验也没关系,天天要求你发报告,如果能写好的话,出点⼩名⽓还是很容易的,剩下的就看运⽓了。天天看书头疼,坐不住的家伙们还是不太适合⼲这⾏的,直接搞销售好点。此外,独⽴性和⾃信⼼也很重要。
由于⼤⾏的分析师要为客户提供,跟客户交流,路演什么的,所以招助理分析师的时候也会注意此⼈是否具有很好的交流能⼒,为未来做做准备,因此性格不能太内向,太⽊讷。⼩⾏的因为没什么客户,只是公开发发报告赚名⽓,所以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