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幼儿园校本研修教学案例
幼儿园校本研修教学案例1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培养骨干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课程改革、承担教师培训和指导校本研修等5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以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研究活动,集聚成员集体智慧,关注幼教前沿,重视典型引领,为本工作室教师成长搭建阶梯,注重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反思,在反思中推进。提升学科素养、开阔研究视野,从而促进工作室成员的迅速成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研究。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基于五大领域教材的深入分析,探索其适合拓展的学材内容,把教材和游戏有机整合,进一步丰富不同年段游戏材料的体系,力求开辟出幼教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2、总结和提炼本工作室成员教学风格和特。充分发挥工作室研究共同体的作用,提高理论基础,提高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引领学员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时刻更新观念,力求走在彬县幼教教育教学理论的前沿。通过成员们一起研究课堂,聚焦课堂教学,促进其进一步提升,针对每位成员的特点和特长,帮助他们总结和提炼教学风格和特。
  3、强化工作室的团队作用,发挥工作室的教育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对工作室成员的培养和培训,挖掘工作室成员的潜能,人人制定发展规划。把本工作室建成一个工作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形成紧密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高质量的完成每次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为全县幼儿教育教学服务。
  三、工作要点
  1、培养骨干教师
  工作室业务主持人与工作室各名师成员签定培养名师责任书,每位工作室成员确定1名年轻教师作为帮带对象,与其结对子,经常性开展沟通、交流、研讨活动,在进行年轻教师培养的过程中,留心记录参加教研活动过程的各种资料,包括文字、照片等(每学期不少于1个
专题公开课教学),并上传其中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由业务主持人马利民同志负责,全年组织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参与,在全县部分幼儿园开展培训讲座8次,并选择北极幼儿园每学期做好1次教学交流研讨工作。
  2、开展课题研究
  工作室将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发挥团队智慧,由业务主持人马利民负责,3月底前确定1个市级立项研究课题,由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分别担任负责人6月底前确定2个县级立项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于年内形成科研成果。
  3、构建网络平台
  由行政主持人成永华负责,在3月底前建立幼儿教育工作室专业网站及,并为每位工作室成员配备计算机,及时工作室工作动态,推广科研成果,交流教学艺术,同时向全县幼儿教育工作者公开,确保辐射面和影响力遍布全县。
  4、形成资源共享
  工作室各成员要积极形成教学设计、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撰写教学论文等,每月组织一次展评,选出精品教学设计、教学心得、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等,统一收集管理,工作室负责设计制作微课15节,通过简报形式下发全县各幼儿园,并上传网站、等网络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幼儿园校本研修教学案例2
  多措并举,优化信息平台,推进滨湖幼教新发展为了推动滨湖幼教优质均衡发展,滨湖区教育局切实加强全区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努力建构全区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平台。
  1、着力推进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
  滨湖区现有“教育局政务网”、“教师研修网”、“教育资源网”、“学前教育网”、“网上家长学校”五个教育网站,资源平台实现了“五网合一”。全区幼儿园依托五大区域教育网站,通过内部办公平台、即时通讯平台等实现信息传递“园园通”。全区41所幼儿园,班班配备了电脑、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设施设备,班级有线与无线的互通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了“班班通”。在短信通信技术应用中,滨湖区教育城域网与移动、电信互发短信,免费为幼儿园安装“校信通”,积极探索公务信息短信化的途径和方法。
  2、着力推进优质化教育资源共享
  滨湖区自主开发建设的网站,为全区所有幼儿教师搭建了经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网站设立活动课件、活动实录、优秀教案、课后反思等板块,教育教学资源丰富,实时性强,给教师自主学习交流提供了“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基于网络的“研修平台”。
  3、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各领域整合
  一是通过课题引领整合,确立了课题研究要对课程、资源、网站、视频等多方面进行整合的思想,每所幼儿园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通过“课题成果”、“微格教室使用”、“网上视频直播课堂”等研究活动,对网络环境下学与教进行研讨和推广。二是通过竞赛促进科研成果与实践的整合,围绕“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整合”的主题,连续多年开展“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基于交互技术的教学观摩比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大赛”等,推动教师的个人发展,培养适应现代教育的专业化教师。
  实践创新,开发网络运用,拓展教学活动新时空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中,我们通过网络建设、网络教研、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型校园的尝试与探索,为教师发展和儿童成长服务。以下以我区震泽实验幼儿园为例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
  1、网站架构:基于现代学校管理。
  思考:开发网站到底为了什么?幼儿园网站架构过程中应考虑哪些受众对象?网站使用应该达到怎样的管理效果?
  实践:震泽实验幼儿园有总园和分园两个园区,该园以网站建设为切入点,自主开发了集宣传、教育、研修、管理为一体的多功能网站。网站架构既着眼学校管理者,又充分兼顾教师、幼儿和家长,实现园务管理互联,家园信息互通,师幼成长互动。
  案例:震幼的教师正逐渐形成这样一种习惯,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幼儿园网站,查看园务公告、了解工作信息、浏览校园新闻等,从而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震幼的家长平时通过幼儿园“班级主页”了解班级活动进程,在“班级论坛”和教师进行沟通和探讨。教师每天利用“校信通”的短信留言和语音留言功能与家长进行个性化交流。震幼的幼儿在幼儿园网站上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宝宝主页”,有幼儿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幼儿园新闻、班级通知、娃娃游戏等;有幼儿园推荐的适合孩子浏览学习的儿童网站链接,如“虫虫识字”、“娃娃丫丫”、“红泥巴村”等。震幼的内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子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文章管理系统、公文收发管理系统、考核管理系统、总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论坛等。这个管理系统帮
助园务管理人员收集、整理、分类、处理、储存各类信息。个人网站制作平台推荐免费
  反思:网站的建立,畅通了信息交流平台,公文会签、计划日志、用款报销等工作流程审批都可在网上进行,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帮助了园务决策,教师与管理者沟通方便快捷,幼儿园管理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供的真实数据进行科学决策。
  2、教研方式:基于多元合作互动。
  思考:网络教研有何优势?如何借助网络技术使教研过程及时呈现与回味?如何让教研活动体现开放、合作与互动?
  实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网络研修为呈现手段,突破了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开展了主题式网络系列研修活动,为教师学习研修提供了再学习、再思考的无限空间。
  案例:震幼曾以“教学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与回应的研究”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网络教研活动。第一次活动:网络备课。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备课组各选取一个教学活动,以论坛的形式进行网络备课。备课时,同一备课组的老师由一人教学活动设计,其他老师根据这一方案以回帖的形式提出修改意见。教研组长进行回帖梳理,合并成1~2个修改帖子。第二次活
动:微格观摩。将教学活动实录放在网络上,教师在网上观看教学活动过程,针对研讨核心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之后在集体教研中进行回放,定格放大某些片段,帮助教师有重点地讨论,执教教师根据修改建议开展第二次课堂教学并进行教学实录。第三次活动:网上沙龙。通过“网上沙龙”平台,将两次课堂教学录像进行对照比较,展开第三次研讨。
  反思:通过“网络备课”、“微格观摩”、“网上沙龙”等形式,记录了教研活动中的思考、心得、观点和收获,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互研和自研,潜移默化地帮助教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领域的整合。
  3、教学组织:基于儿童快乐成长。
  思考:如何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优势组织教学活动?如何使儿童的视野突破教室的局限?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促进儿童的快乐成长?
  实践:震泽幼儿园注重运用QQ、博客、iPad等信息工具平台,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教学主题活动,将传统的班级教学连线到家庭,扩大到班级之间,延伸到幼儿园和幼儿园之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