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式化语言的产生机制研究综述
黄爽 2008401011
摘要:公式化语言在交际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从公式化语言的界定和特征入手,从认知基础和言语模型两方面对公式化语言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公式化语言 产生机制 认知基础 言语模型
一、公式化语言概述
现代语言学理论的主流——乔姆斯基的句法理论,认为句子主要是通过一次次地把两个成分合并而构成。这种理论不能解释许多语言现象和语言习得过程。如果人类运用语言都是建立在语法和分析的基础上,说话的流利度一定会受到影响;而且,尽管可以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但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人们却偏爱于一种表达。
研究显示,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中,很大一部分语言是一些不断被重复的公式化语言(formulaic language),其所占的比例高达80%(Butler, 1997)。因此,对公式化语言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
们进一步解释什么是语言、我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以及对外语的教与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一)公式化语言的界定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这种多词现象采用了不同的术语与定义。到目前为止,公式化语言尚无统一的定义。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Richards et al2003210)为公式化语言下了这样的定义:公式化语言亦称公式语、公式化表达或公式化词串。以词串形式储存,在使用时作为一整体单位从记忆中加以提取,而不是使用该语言语法的所有资源来临时生成。
Nattinger&DeCarrico20001)则是这样定义公式化语言:作为初步定义,我们可以把词汇短语描绘为有不同长度的语言“块”,如as it wereon the other handas X would have us believe等短语。照此,公式化语言是介于传统的词汇与句法规则,经常发生的规约化的形式/功能组合体,并具有比每次使用时组合在一起的语言更具约定俗成性、并有确定意义的一种多词词汇现象。
Alison Wray20029)认为公式化语言是“连续或不连续的词串,或其他的意义组成部分,它是或似乎是预构的:即以整体形式储存,在使用时从记忆中以整体形式提取而不是通过该语言的语法加以生成或分析。”冯寒蓉(2004)认为,这一定义只是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描述了公式化语言的某些特征,忽略了其语用上的特征,而且其定义中的“其他成分”指的是什么也较模糊;认为在其定义后应加上:“而且是本国语者在具体的语境下偏爱的表达方式”。但大多数中国学者倾向于接受Wray的定义,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包容、涵盖这一领域被认为是公式化语言的各种语言单位。
(二)公式化语言的特征
腾延江(字符串截取公式2006)总结了公式化语言的三个“性”:意义的规约性,使用的高频性,表达上最省力性。意义的规约性指,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表达方式,经社会的约定俗成,成为言语社团的公式化语言,这些语言无需语法规则的生成,有固定不变的语言形式和直接从记忆中获取的相应语境。使用的高频性指,公式化语言在一定的交际语境中可以重复出现,拥有固定表达方,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复现的特征。表达上最省力性指,公式化语言作为整体储存于记忆中,并在适当语境中复现。语言使用者在使用公式化语言时的心理处理过程与利用语法
规则重新构建话语的过程相比,由于缩短了编码和解码过程,因此简便了许多。由于此类公式化语言以语块为单位存取与解码,因而不必关注其语法结构,可以非常流畅地表达出来。
常秦(2010)认为,虽然从表面上看,公式化语言涵盖词素、词组、词、搭配、成语、句子或其中若干符号串,但是公式化语言具有两个特质性特征:第一,语言表层的整体性,即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公式化语言的生成过程不是词这一级语言单位的逐个连续处理,而是从公式化语言的第一个符号到最后一个符号的块处理;第二,语言深层的较高语法匹配性,虽然公式化语言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言语产生规则,但该规则已固化在公式化语言中并不再受语境决定的语法规则的支配。组、句和语篇。而言语产生的表征一般为长度不等的受言语产生规则支配的语言象征符号的连续体。这两个特质性特征使公式化语言成为独立于普遍情况之外的特例。
二、公式化语言的言语产生研究
(一)认知基础的研究
滕德明 、陈思(2007)从神经生物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公式化语言的产生进行了讨论和梳理。
从神经生物学基础看,Kempler(1987)等用实验证明了公式化语言是由右半脑的活动进行处理的这一假设。总体来看,右半脑擅长于识别整体形象而不是分析细节信息。另外右半脑似乎专门处理一些隐藏在字面意义以外的信息。公式化语言必须在右半脑用整体的形式进行处理。Hikosaka等人研究表明基本中枢神经(BG)参与学习、贮存和提取程序记忆,当外语学习者使用某一公式化语言时,他仅需要激活相应的BG回路而不必启用某一语法规则或语音规则(转引自Lee200443-74),从而使语言输出变得准确、流利。语言的处理也同记忆联系紧密,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首先,在短时记忆中有的信息遗忘了,有的则通过主动复述(rehearsal)把信息保存在记忆存储器中,并把加工后的信息转送到长时记忆中加以保存(梁宁建,2003125)。这为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提供了理论根据,这也正是公式化语言的特征之一,即重复性。第二,短时记忆所能加工与处理的信息容量非常有限。为了扩大和增加短时记忆容量,必须对记忆单位重新进行分组。在语言处理过程中,以整体形式贮存的公式化语言正好可以用来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从而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使交际变得更流利。
从认知语言学看,虽然公式化语言是用整体的形式储存和提取的,但大部分公式化语言是可分解的(Cacciari&Tabossi,1988;Gibbs&Nayak,1989),使它的生成成为可能。依照认知语
言学的观点,人类是用原型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的。例如,一提到“鱼”人们自然会想到“鲫鱼”或“草鱼”,因为它们具有“鱼”这一范畴最多、最典型的属性,是中心范畴,即原型,而不会想到“小丑鱼”,因为它属于“鱼”的边缘范畴。原型理论对于公式化语言具有重要的启示。对于那些可分解的公式化语言,学习者在不断接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可变部分的规律,即范畴化的过程,最终形成该表达式的概念,区分哪些是原型成员(即最典型的表达),哪些是边缘成员(即不太典型的表达),对这些概念内化而形成规则。实现由形式到规则的语言学习过程。
(二)言语产生模型的研究
常秦(2010)从交互激活模型和序列处理模型两个言语产生模型角度,对公式化语言进行了研究。公式化语言的言语产生策略和普通言语产生不同。言语产生模型及理论假定人类的言语产生是在单个词汇通达、语法计算和语音提取的基础上进行的临时语言处理。而公式化语言在产生过程和理解过程中都是整体使用和识别的,不是一个一个单词进行的。其语义、语法和语音在头脑中的存储和通达与单个词条的存储和通达存在着差异。首先,公式化语言是言语行为中的高频词,具有词频效应优势,交互激活模型的交互性(指激活的扩散是双向的,
较高一层和较低一层之间可以相互传递)在公式化语言内部的和各个词条和相邻词条的语音的激活中体现较弱,因为它的语义、语境、语用功能一般比较固定,且只有一个,多个因素的字符串使得公式化语言很少出现同音的情况。因此,不会因为语义难以理解而推迟激活启动时间,单个词条的多义和同音的多个词条同时激活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其次,具体语境下所说的一个单词如打招呼用语“Hello!”和语篇结构词“firstly”等单个词条适用于从交互激活模型和序列处理模型,而多词(≥2)的公式化语言不适于。常秦以自由度为标准可将公式化语言分成4类:(1)固定成语和短语(2)有词形变化的短语(3)可在空位填同类词条的短语(4)句子框架。然而,无论自由度高低如何,公式化语言整体通达时效高于内部逐词通达累计的时效。固定语法启动使公式化语言得到较高激活。语法产生包括词条的语法信息提取和确定词序。公式化语言内部各词条的语法角有固定的线性位置(如主语、谓语、介词宾语等)。说话人表达思想时需要经历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使他面临预期时间内复杂的话语任务。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最有效地表达说话意图,大脑会选择任何可以减轻加工任务的手段,如启动固定语法。这种倾向使公式化语言得到激活并在与其它激活词条的竞争中被确定下来。词长效应使公式化语言的产生时间最短化。多个词条按语音的顺序排列形成公式化语言的语音串。公式化语言的发音潜伏期比单个词条长,确定的音位编码节约了音位计算时间,发挥出词长效应。说话人能够争取更多时间进行随后的语义计划。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R.Schmidt.2003.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Applied Linguistics[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2·
[3]缪道蓉,江艳梅,陈博,窦伟莉,. 公式化语言在心理词汇中在线处理的研究综述[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常秦,. 公式化语言的言语产生模型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滕延江,. 跨文化交际中公式化语言的人际语用功能及产出策略[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滕德明,陈思,. 公式化语言的认知理据及对听力教学的影响[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9).
[7]李天贤,庞继贤,. 从构式语法看公式化语言的认知机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8]冯寒蓉,肖福寿. 公式化语言及其对外教学的启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9]周秋原,金升霞. 言语生成及理解的心理模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