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动物名称语素后后缀的使用
作者:张燕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1
        要:为什么普通话中可以说,多数情况下却要说鸭子?为什么可以说狮子”“豹子却不可以说狼子”“熊子……这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留学生提出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动物名称语素后加不加后缀的问题。
        关键词:动物名称;语素;后缀
        中图分类号:子字符串是什么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077-01
        普通话中,不是所有的动物名称都可以加后缀,如:
        鸡;鹅;猫;牛;羊
        普通话中,不是所有的动物名称加上后缀后仍然表示动物,如:
        犬子;虎虎子;狼狼子野心
        那么,在保持意义一致的前提下,哪些动物名称语素后可以加,哪些不可以加呢?根据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查询系统,我们检索出含动物名称语素且带有后缀的词,据词频排列(从左至右排列),有:
        说明:不包括牛犊子”“兔崽子”“狗崽子一类的词;
        ②不包括方言词,如鸡子”“黑瞎子”“驴子
        ③不包括已经转义的词,如狗子”“虎子
        ④不包括不是后缀的词,如犬子
        ⑤不包括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词,如麻雀子”“蝎虎子
        一、加不加后缀与使用频率的关系
        上表是按使用频率排列的,狮子的使用频率为1.6298,而对比的使用频率79.858991.2673,等等,显而易见,动物名称的使用频率与加不加后缀没有关系。
        二、从传统四呼考察加不加后缀
        为什么要从传统四呼的角度来考察动物名称语素后加不加后缀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多韵母是开口呼的动物名称语素后往往可以加后缀,那么这一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其他三呼呢?
        这里我们既采用上表所列的动物名称,又加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名称做对比样本:
        从表1可看出,大多数具有合口呼韵母的动物名称语素后可以加后缀,但这不是绝对的。而且加后缀的情况在其他三呼中也存在,甚至,在合口呼中的比重也非常大。
        从传统四呼来考察动物名称语素后可不可以加后缀,证据不够充分,我们做保留意见处理。
        三、从语素成词与否考察加不加后缀
        (一)成词语素与不成词语素的定义
        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成词语素。反之,不可以独立成词的语素是不成词语素。
        那么,什么叫独立成词
        “独立成词可以从三方面考察:
        ①独立成句;
        如:——看那是什么?
        ——鹅。
        ②单独充当句法成分;
        如:水里有一鹅。
        “在这里作宾语。
        ③虚词也是词,因为它们可以单独表达语法意义。
        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合起来成词,如”“天鹅等;不成词语素必须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如耗子”“蝎子等。
        (二)个别需要商讨的语素
        有人说”“”“”“等都可以单用,即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歌词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成语狡兔三窟”“蛇蝎心肠”“猴年马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考察一个语素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一定要从它的日常语境出发,而不能从歌词、成语、谚语、对举形式等出发。
        如,我们不说这只兔多少钱?,而是说这只兔子多少钱?或者,这只兔儿多少钱?亦或,这只小兔多少钱?等。我们不说这只猴真聪明。而是说这只猴子/猴儿真聪明。我们不说这只虫真讨厌。而是说这只虫子/虫儿真讨厌。可见”“”“等都是不成词语素。
        (三)动物名称中只有不成词的语素需要而且必须加后缀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普通话中,表示动物名称的绝大部分成词语素后不需要加后缀。而,不成词语素必须和词缀组合,尤其是和后缀组成附加式合成词使用。当然也有加前缀的,如老虎”“老鼠
        四、本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动物名称语素后加不加后缀的问题,看起来是个小问题,却是一个很容易让汉语作为二语学习的人糊涂的问题。我们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出发,多角度分析、证实哪些表动物名称的语素后可以加,哪些不可以加
        相信,根据我们最后的结论,即,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动物名称成词语素后不加,不成词语素后要加,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会更容易给学生解答相关问题,并且以一推十,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普通话词汇。
        附注:
        如无特殊说明,本文中统计数据来自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