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产成本 2009-10-27 23:26
对于很多SAP CO的自学者、初学者来说,系统中到底要设置那些会计科目和成本要素,可能是比较让人困惑的事情。
需要说明的是类型为1的初级成本要素,它是CO模块和GL模块沟通的一个桥梁,是两个模块实现集成的基础。而43类型和41类型的次级成本要素为CO模块专用“会计科目”,43类型是和Activity Type相关的,通过工单确认从成本中心吸收成本到工单,41类型是和Overhead相关的,通过Costing Sheet核算,在Overhead计算时从成本中心吸收成本到工单。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西方会计中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制造费用以及生产成本归属到损益类科目里面,也就是说期末这些科目都要结清0,全部转入本年利润。而中国会计核算明确将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归属到成本类科目中,因此,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会计核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在SAP中为了克服这种核算差异,通常我们需要设置一个过渡性会计科目:41010302生产成本-WIP转出,期末将在制品全部转入12320102自制半成品-WIP在制品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
CKM3详解
trunc函数类型分类: 生产成本 2009-09-15 19:35
物料帐里面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功能,就是物料价格分析,T-CODE是CKM3,我们可以利用CKM3的功能针对物料的期初库存、期初差异、本期收货、本期消耗、期末库存和期末差异一览无余。
我们先看一个原材料:我们查看的期间是8月份,可以从期间状态查看到该物料已经执行完了物料帐结算,而且是原材料,只需要执行单层价格确定。可以看到在物料帐结账完成之后,该物料的价格控制变成了V(参与物料帐运行的物料,价格控制在物料帐运行完毕之后会变成V,下期的期初自动变成S)。我们可以看到该物料本期的标准价是23273.54/T,PUP是24460.64/T,当前的库存时18.800T,当前的库存金额是PUP*当前的库存=459859.98元(是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再往下,则可以分析物料的价格变化和库存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物料期初的价格(即7月底的PUP)是24460.64/T,以标准价计价的期初库存时23273.54*19.6 = 456141.78,期初库存的差异是23286.72元(即本期发布了标准单价之后的期初差异)。可以看到,本期没有收货(如果没有收货而有价格差异,那是发票校验造成的),本期的消耗是0.8T,期末库存时18.8T,按照差异在消耗和期末库存之间以数量比例进行分摊,总差异=期初差异+本期收货差异,所以,消耗承担的差异是23286.72/(0.800+18.800)*0.800 = 950.48,期末库存承担的差异是23286.72/(0.800+18.800)*18.800=22336.24。而这个期末差异,将在下个期初作为期初差异,直到发布新的标准价形成新的差异。而在期末运行完物料帐之后,也得到了PUP24460.64。
以上是原材料,下面,我们举一个更复杂的产成品为例来讲解。
我们可以看到,该产成品在8月份的物料帐结算已经完成,可以看到其在8月份的标准价及8月份的实际单价(即期末的PUP),8月份期末的库存及实际库存金额。我们可以先通过查看价格变化的历史记录,来了解该物料价格的变化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该物料在7月份物料帐运行完毕之后的PUP是13712.86,在发布标准单价之后标准价变更为14061.04,8月份物料帐运行完毕之后,该物料的实际成本(即月末加权平均单价是13370.80)。接下来,我们回到价格确定结构,对初始库存、本期收货、本期消耗、期末库存进行逐一分析。
我们先来看初始库存:
我们看到,物料以标准价计价的期初库存是14061.04*57.125=803236.91,而当时的实际单价评估的库存金额的差异是(14061.04-13712.86)*57.125=19889.64,那么我们换个思路思考一下,这个差异其实就是本期发布新的标准价之后评估的库存与上一期期末的实际库存之间的差异。从下面的明细项目我们也可以看到:1期间未清表示上一期期末的标准价计价评估的库存,而3物料价格修改则是本期发布标准价之后,使得物料的标准成本发生了变化,从而对标准成本估价库存发生影响,这里表示的是库存价值变化的金额。而2物料帐过账结算则代表着期初过账到物料帐上的差异。在期末物料帐结算时,会在本期期末和下期期初生成一正一反的凭证:
重估物料,将标准价格控制S改成V,结算凭证如下:
Dr: 原材料 (存货数量承担的差异,将差异调整到库存,从而得出库存实际成本)
Cr: 材料采购差异 (存货数量承担的差异)
Dr:物料消耗 (消耗数量承担的差异)
Cr:材料采购差异 (消耗数量承担的差异)
从而将本期的差异在消耗和期末库存间分完, 如果是生产性的物料消耗层层上卷后反应到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和期末库存上去,不需要再冲回。
而第下一期期初将冲回期末存货差异部分,在物料分类帐结算时和第8期的结算凭证同时产生,如果第9期依旧使用以前的标准价格,则冲回的会计分录如下:
Dr: 材料采购差异 (存货数量承担的差异)
Cr:原材料 (存货数量承担的差异)
我们再来看收货:
本期收货了45.625T,收进来的差异是51032.22,收货主要来自于生产订单的收货和采购收货,而差异来自于底层生产物料的价格差异和订单结算的生产成本差异(为何会有生产成本差异,大家想一下,订单收货时会以标准价来收货入库,而订单的投入和产出的差异进行结算时,并不会直接去更新库存的价值,而是结算到生产的差异科目去。因此,每一笔订单的差异结算,都会形成这里的一笔差异)。那么,总差异=期初差异+本期收集的差异=70921.86。
消耗和期末库存将会按照数量的比例57.5:45.25,来分摊差异。
我们可以看到,消耗承担的差异是70921.86/(57.5+45.25)*57.5 = 39688.63。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期末库存:
在期末库存中,我们能够很清晰的看到物料的单多级差异。单级价格确定表示该物料的直接价格变化所形成的差异,而多级价格确定则表示生产该物料的其他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价格变化所上卷上来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勾选“成本组件”,来查看差异是在哪个环节形成的,从而有利于企业到原因,改进生产效率:
SAP系统中的三类凭证
分类: 总账模块 2009-12-24 17:5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