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内容先有提纲框架,以及项目的具体事项和结果
在写某个专项报告时,有几个关键部分是专门探讨过的、不好理解和实践的。因此,特别值得归纳起来在这里集中谈一下。
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关键的问题:
1、先写框架还是先写内容?
2、标题要不要写工整?
3、写报告的导向是什么?
下面是我的想法:
1、应该先写框架,越详细越好
有人的习惯是写一部分内容再建一个标题,写一点点内容,再构建一点点框架,如此循环下去。我不建议这样做。对于一个项目经理来说,他经历着:产生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形成想法—凝聚观点,最终诉诸系统性文字,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他至少在项目执行的80%阶段时,心中就应该有报告的腹稿了。有腹稿的最好体现就是,你能写出一个一个实质性的标题出来。这些标题的排列有逻辑顺序,标题的表述要反映典型想法,包含着真实的属于自己的观点。这时根本不需要写内容,再通过对内容的归纳而梳理出标题来,这样做的人,往往是在项目执行中不加深思和缺乏实际投入的。
所以,我建议遵循两个80%的原则:项目执行到80%进度时,报告的相对完整的框架就应出来了(不要内容,只要标题);进一步讲,一个好的框架决定报告质量的80%。
2、写报告的常见误区:先有框架还是先有内容?
总之,这需要我们培养能提纲挈领的能力,“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毛理”。在项目执行和报告撰写过程中,不断尝试写出有逻辑的框架和有观点的标题来。
标题写凌乱很容易,写工整不容易,所以应该尝试写工整
怎么看项目是什么框架我们要做难的事情。从阅读角度来说,标题写工整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从写作角度来说,标题写工整需要更进一步的琢磨,比较难一点。基于这两个原因,我建议写工整。
但我也认为这不是唯一的。因此,关于这一点,我只是探讨。就目前我们团队来说,能写工整往往代表水平更高一点,写得长短不一、乱七八糟,往往是菜鸟所为。
3、写报告的导向是客户导向和现象导向
因为是企业,所以要满足客户需求。客户需求的把握,我个人认为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和客户商讨,听他想要什么;另一个是尽可能以写得清晰易懂为佳。第一点不谈。
清晰易懂,是要做到两点:一是报告框架上要将问题和建议突出;二是描述语言上要将对象明确(丁是丁卯是卯)。
第一点,在某专项报告中,我们在之前详尽的分析了绩效评价指标,按内容来说,在这部分里其实把“经验和不足”都描述过了,那为什么还要单列一章来写“经验与不足”呢?这是因为,前面是以指标为单位来组织语言,指标是核心,但指标是繁琐的,甚至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根本看不懂这些指标代表的意思是什么,设置的价值是什么。为了方便读者,为了直抵典型问题,我们必须重新组织语言,从繁复的指标分析走向核心观点的重构。一地指标,重新拾起来,归纳、分类、排列、取舍,变成一个个新的关键主题,将发现直呈读者。
指标体系是工具,指标分析是过程,但都不是结果,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才是研究最终有价值的输出。社会现象本质上就是社会问题,没有问题,现象存在着你也看不见它。
对指标的分析和对问卷题项的分析,都只是过程,不是结果。但大部分项目经理欠缺从过程走向结果的能力,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象,眼里只看得见工具。从工具分析走向现象理解,需要丰富的领域知识,这需要文献的广泛阅读以及对定性资料的准确理解。
写报告如同建房子:搭框架是掌握力学,拿着尺子,要科学规划;写内容是泥瓦功夫,不要嫌脏,要耐心打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