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的框架和使用
作者:李晓梅 刘稀凤
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0年第11期
        课堂观察是课堂评价的方式之一,提高课堂观察的实效性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基于这一问题,聚焦目标,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量化学生广泛参与和深度思考的情况,形成并改进教学策略,其最终目的是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选取课堂教学中难以直接做出判断的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维”是指教学文化、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六度”两两分布在“三维”中,如
表1所示。
        一、“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框架
        如何有效地观察一节课是比较复杂的,可选择的观察要素、观察方式有很多,“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选取课堂教学中难以直接做出判断的三维、六度进行设计。
        (一)教学文化细化为教师倾听度和学生倾听度
        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学生说话,而是全身心地感受每一个学生表达的言语及非言语信息。教师倾听度主要是指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学生全体、小组及个体表达时的倾听情况。
        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一课,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数表示课件中出现的1只青蛙、2只青蛙、3只青蛙……在他们感受到无法用具体的数表示青蛙的只数后,可以提问:“不能用具体的数表示,那可以怎么表示呢?请写在纸上。”这是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倾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把所想所思都记录下来。学生的倾听度分为生生倾听和生师倾听。生生倾听是学生之间的倾听,主要是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倾听和组间汇报时不
同组学生之间的倾听;生师倾听是指学生倾听教師讲解的情况,如教师在讲解或交流时有多少学生在倾听。可以从教师倾听度和学生倾听度两个维度重点考量是否达成了倾听的课堂教学文化。
        (二)教学目标细化为教师预设度和学生达成度
        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结果,更是教学过程的导向。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去制定,而且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索六个行为动词去刻画。
        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确定:“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直接的关系,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表达的教学目标更关注教学设计中各环节对应的教学目标,并力求目标可视化,以便于观察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教师预设度即各环节目标以及预设的学习任务、问题及学习过程。如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蚂蚁做操—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不进位)”一课,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本课最重要的环节为探索计算12×4的方法,对应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建立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乘法竖式算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学生达成度则是指各环节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学习结果为对应的目标达成情况。
        (三)教学活动细化为师生互动度和学生专注度
        教学活动维度需要对应教师预设度的各环节进行观察。师生互动度是指各环节内的师生互动交流情况,具体可以通过记录互动交流次数来体现。如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导入环节,可以提问:“当你看到‘字母表示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了解点什么?”学生的回答有“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怎么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能干什么?字母能表示哪些数?字母表示数简单吗?”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师生互动过程。学生专注度是指课堂上学生是否精神集中、是否主动思考、是否积极参与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及百分比。
        二、“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使用规则
        “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是通过走进课堂,实地观察,与学生面对面地记录,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从而获得结果的。本量表力求真实地记录课堂情况,不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力求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不是进行不同水平的描述,不是制定评分规则,而是形成明确且细化的使用规则。
        (一)教学目标维度
        使用量表时,要完成教学目标维度中教师预设度的填写,各环节目标表述要可视化、可测量,预设的学习任务或问题、学习过程要记录教师的预设情况。特别是对关键问题的解决,要写出预设路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以确定课堂观察要点。
怎么看项目是什么框架
        在“蚂蚁做操”一课中,计算12×4的方法,教师预设度中要记录本环节所预设的步骤,即用点子图、表格、竖式得出结果。之后,要建立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优化竖式书写。预设度高低的重点是能否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迁移整十数乘一位数和表内乘法的经验,自主解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学生达成度是对应教师预设度的环节,要填写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分类记录不同的思考过程或方法及相应选取学生的数量。实际操作中,这对观察者的考验很大,建议观察者要先掌握教师预设度的观察要点,再分组合作,共
同完成对全班学生的观察。在课堂检测环节,还可以设计拓展题,让学生算一算4231×2,从而检测他们算理理解、算法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将四位数乘一位数转化为已学乘法的能力。对比教师预设度和学生达成度之间的差异,并描述学习结果,从而指导教师从深度学习的视角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预设度,以使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以落实。
        (二)教学文化维度
        教师倾听度和学生倾听度需对应教师预设度的各环节进行观察记录。教师倾听度记录教师面对全体学生倾听的次数、面向小组或个体倾听次数。
        在“蚂蚁做操”一课中用点子图探索12×4的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并尝试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全面巡视,这是面对全体学生倾听1次;之后汇报环节请2名学生汇报,这是个体倾听2次;每名学生汇报结束后教师请和他方法一样的学生举手,这是面对全体学生倾听2次。如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需记录教师倾听了多少小组的交流及相应交流的人数。学生倾听度中生生倾听主要记录组内交流、组间汇报时学生之间互相倾听的次数。如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小组内成员倾听的次数。生师倾听主要记录能倾听授课的学生数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比。可以分组观察,记录各环节每组没有倾听授课的学生数,汇总
计算百分比。
        (三)教学活动维度
        师生互动度和学生专注度也要与教师预设度的环节相对应。师生互动度主要记录师生互动的次数,分别记录教师的次数和学生的次数。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有意义的互动进行记录。如揭示数学本质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或学生有意义的评价等,切忌记录师生的每一次对话。以此判断是真正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还是教师与学优生之间进行应答来完成预定教学设计的课堂。学生专注度一是指观察各环节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每持续2分钟记为1次;二是指计算对应环节中,注意力持续的总时间与该环节共用时间的百分比。观察时可依据观察者人数,有计划地选取个别学生或1~2个小组进行观察。
        三、“三维六度”课堂观察结果分析与改进
        使用“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后,观察者及教师本人可以梳理结果、深入分析,准问题、改进教学。
        (一)对比分析
        1.横向对比
        即在教学目标维度对比预设的学生学习过程与学生真实学习过程的差异,对比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的差异;也可对比主要环节教师倾听度、师生互动度的差异。
        在“蚂蚁做操”一课的计算12×4环节,通过对比发现,课堂上将其转化为表内乘法的学生比预设的多,而转化为整十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人数比预设的少,这表明学生的已有经验总体不足,需要引导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还要体会方法的优越性。将环节目标及结果对比发现,学生100%达成了体会算法多样化的目标,而竖式意义理解目标因教师只是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说每一步的含义、方法之间的联系,而无法对全班学生理解情况做出判断。因此,应增加全班学生在任务单上说竖式意义,建立方法之间联系的活动。
        2.纵向对比
        还可以在各维度指标下进行纵向对比。“蚂蚁做操”一课,在学生达成度上,可以对比拓展题4231×2与前面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问题的完成情况,由此可以判断学生迁移所学运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倾听度上对比后发现,练习环节面向全体学生的倾听明显少于新授环节,说明练习环节的评价与反馈功能需要加强。
        (二)整体分析
        从教学文化、教学活动维度看,可以汇总次数,计算相关百分比。从教学目标维度看,可以看整体目标达成情况,从而了解课堂反馈、评价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状态,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教学评的一致性,等等。如汇总整节课师生互动次数,发现教师次数明显高于学生次数;汇总整节课教师倾听学生次数和生生倾听次数,发现前者明显高于后者。这些都说明需要增加生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增加组内交流以及小组之间思维碰撞的机会,提高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形成立体互动的课堂。整体分析也可用于“同课异构”,以便准确感知每节课的特點;或用于多次试教的“研课”活动中,以判断改进策略的有效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数据分析的小学生深度学习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18CB394。
        (责任编辑:杨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