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如何做到押韵?可以好好收藏了解(下)
这篇文章是紧接上一篇的:近体诗如何做到押韵?可以好好收藏了解(上)文章虽然写的不好,但是还能得到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以下是继续上次的内容:
(三)落韵与孤雁出(入)格
近体诗最大的禁忌就是落韵,也就是出韵。近体诗的押韵是很严整的,要求偶数句必须押韵,而且要求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变韵,并且韵脚只能用平声韵。对于首句,可以入韵亦可不入韵。如果一首近体诗出现落韵的现象,那么这首诗歌是不合格的。避免落韵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择韵,再进行诗歌创作。但是,有两种押韵情况并不算是出韵现象。
因为近体诗的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韵,如果首句用韵的可以用邻韵。邻韵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术语。著名学者王力认为:所谓邻韵,即指韵音相近者。因其于韵书排列上相邻,故名为“邻韵”。例如:
其三·遣怀诗
欲醉陶然久未逢,翻疑失路似飞蓬。
可以避免鸴鸠长讽榆上,贝石真沉滔海中。
未待衰冯嫌剑钝,便教绮梦买珠穷。
多情还有沙鸥在,白发替人愁到空。
这首遣怀七言律诗,韵脚“逢”字属于“二冬”韵部之韵,而“蓬”、“中”、“穷”、“空”字都属于“一东”韵部之韵。因为七言律诗的首句可以入韵或可以不入韵,如果首句入韵可以借用邻近的韵部的韵字,像这首七言律诗,韵脚“逢”字就是借用了“二冬”韵部的字来押韵。
这种首句用邻韵的近体诗,称之为“孤雁出格”,就像一只孤单的大雁飞离体一样,用“邻韵”又称为“借韵”。最早称首句借用邻韵为“孤雁出”的人是明代谢榛,他在所著《四溟诗话》中说:“七言绝、律,起句借韵,谓之‘孤雁出’,宋人多有之。”
星汉先生也在《今韵说略》一文中指出:“晚唐有于首句入韵的格律诗,借用邻韵的韵字,作为首句的韵脚,唐宋几成风气,视为定例,叫‘借韵’,起名号‘孤雁出’……如冬韵诗起句入东韵,支韵诗起句入微韵,豪韵诗起句入萧肴是也。”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尾句借用邻韵,称之为“孤雁入格”。但是,“孤雁入格”并不常用。有时候,诗人因为激情澎湃,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需要,一时在本韵部里又不到准确的字眼,不得已之下,才借用邻韵部的字眼作为全诗结句的韵脚。例如:
七律·殷勤在人间
青春莫道不成眠,若有精神便胜钱。
梦笔耕耘凭两手,盘石担负靠双肩。
恒心走过崎岖路,好景迎来锦秀年。
我信蓬莱多懒客,殷勤最是在人间。
这首七言律诗,其中韵脚“眠”、“钱”、“肩”、“年”都属于下平声“一先”韵部,而结句韵脚“间”属于上平声“十五删”韵部,像一只孤单的大雁飞入雁中。像这种尾句借用邻韵的近体诗,属于“孤雁入格”,不算作落韵之作。
(四)关于重韵
近体诗的创作实践要力戒重韵,除了排律之外,因为近体诗本身的字数就已经很有限了,一首七言律诗就只有56个字。为了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内容,重复用韵就显得未免可厌了。因为重复用韵,使诗歌的表达受到了限制,使思路没有完全宕开。
近体诗讲究平仄协调和声韵美,如果重复用韵,相当于取消了一个韵脚,削弱了诗歌的韵味,
使韵味趋于单调可厌,使诗歌不能造成音韵上的参差、回环之美感。但是,有的作者为了刻意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或者造成一种不一样的节凑,就会有意地去重复用韵。
在近体诗的创作实践中,初学者除了要极力避免二字相同的韵脚重复出现在诗歌里,还要避免两个字的声音完全相同的韵脚出现在比较接近的位置,比如如“哥”和“歌”、“何”和“河”、“磨”和“摩”等。因为近体诗的字数本身很有限制,像绝句最好是要避免同音同韵的字,如果在律诗中最好把这种同音同韵的字不要安排在比较相近的位置。因为近体诗讲究声律美,同音同韵字,在声音上造成的效果是一样的,这样就削弱了韵味。
如果作者创作近体诗是依照平水韵押韵的,那么就需要区别一些字在古代声韵系统与现代声韵系统中的不同。有一些字在古代并非是同音字,但是在现代声韵系统中却是多同音字,例如“精”与“经”、“间”与“肩”字等。例如:
七律·父亲(新韵)
余身饱暖易成眠,老父犹争苦命钱。
去处弯峰如作背,思乡异日待息肩。
辞别岁月参天树,不问枝头落叶年。
念此深情根上意,明春锦绣在花间。
这首七言律诗是依照现代声韵系统押韵的,它们的韵脚分别“眠”、“钱”、“肩”、“年”、“间”。其中,韵脚“肩”与“间”字,在普通话中是同音字,在此诗中被韵脚“年”分隔开来,使韵脚“肩”和“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声音上造成一定和缓。相反,如果韵脚“肩”和“间”把它们安排在比较接近的位置,那么在押韵上就相当于“重韵”了,韵味就被削弱。
(五)关于僻韵
晏几道最有名的一个句子是“韵险还慵押”,就提到了“险韵”的问题,即“僻韵”。在近体诗创作实践中,“险韵”一般是应该避免的。但是,有些作者在诗中某个地方押险韵,用得十分恰当、贴切,显示出不平常的功夫。比如唐朝的韩愈喜欢用险韵,宋代的苏东坡曾经用“尖叉”二字为韵,是旧时推为险韵中的佳作。又例如:
其二·遣怀诗
一脉灵犀待点通,寻常蹇足却难翀。
翻来僝僽诗先老,想是荒唐事已空。
病骨修成原有恨,禅关勘破可能工。
岑山险峻拦青鸟,竟夕云霞复落红。
这首七言律诗,用的是上平声“一东”之韵,其中韵脚“翀”字属于冷僻字,在押韵问题上属于“险韵”。“翀”字,通“冲”,向上直飞的意思。而在此诗句中,“翀”字给人的感觉是模糊的、
勉强的,韵脚与句意不太连贯,有凑韵之嫌疑。
不过,押“险韵”,一方面却使思维和词汇受到很大的限制,完全不能自由发挥;但是,另一方面,押“险韵”又可以借以启发作者的联想,二者既矛盾又统一。艺术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是因为都带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果完全不加限制,否则其就不成为艺术。例如:
七律·步黄景仁绮怀诗其十一
晓风慵懒旭鬅鬙,谁许鸡窗唤起譍。
气壮从来歌五斗,诗穷坐死负三升。
春同雨梦香枫落,月隐帝愁碧城升。
若折花颜空莫老,疑今柳七不能胜。
这首七言律诗,除了重复押韵之外,还押了“险韵”。其中韵脚“譍”字,同“应”,表示答言的意思;而韵脚“鬙”字,普通话读音是“sēng”,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不认识的冷僻字。“鬅鬙”的意思有两个:一是形容头发散乱貌;另一个是比喻山石花木等参差散乱。但是,在此诗中“鬅鬙
”的意思是表示朝阳刚刚升起貌,这就需要读者通过发散思维去联想“鬅鬙”的意思。
但是,作为初学者当然要戒用“险韵”,首先对于冷僻字,大多数人都不认识。如果为了押险韵,一旦把握出现了偏差,造成诗句组织不明确,诗意就大打折扣了,使诗歌失去了美感。再次,我们押韵要讲究用韵自然,贵在“意深词浅”。如果押用险韵而造成句意不稳,韵脚又与全句意义不连贯、不切题,便有凑韵之嫌疑。例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