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新型研发机构是指以市场为导向,
有效运用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和技术,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旨在加快实现技术成果转化、
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目前,
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迅速,但由于这些新型科研载体所涉及的主体、资源、要素较为复杂,且发展面临着如资源要素如何分配、责任权力如何确定以及收益如何划分等现实瓶颈,何以实现协同管理成为新型研发机构必须面对的难题。
2创新驱动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
2.1启动时间与发展速度
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建设起步较早。从2006年起,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常州南京大学
高新技术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等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截至2018年底,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共有31家,仅次于苏州(80家)、南京(38家)位列全省第三位,处于江苏新型研发机构最活跃的苏南板块(苏南201家、苏中79家、苏北66家)核心位置。2.2组建模式与机构性质
从组建模式来看,常州截至2018年底已列入统计的31家新型研发机构均具有法人资质,
以“独立法人”作为组建模式已成为常州新型研发机构的一个特点。同时,科院所属研究平台、国内重点高校、央企或其他科研团队这三类资源已成为常州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要依托平台。从机构性质来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包括事业法人16家,占51.62%;企业法人14家,占45.16%;民办非企业1家,占3.22%。其中,大多数新型研发机构已实行市场化运营机制,研发方向主要涵盖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常州市重点培育发展的产业领域。2.3产业分布与投入产出
遵循江苏省委、省政府“一区一战略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规划布局,常州结合自身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紧扣“战略性人才+战略性技术+战略性市场”的创新关键要素,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的新型研发机构,内容涵盖“五新三高两智能”新十大产业链中的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核心产业。2017年,常州新型研发机构总投入1.5亿元,其中研发投入1.02亿元,占66.7%,孵化企业140家,成功培育上市企业12
家,共建企业研发机构103家。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
人培养项目资助,立项时间:2018年5月。
【作者简介】刘伯超(1980-),男,黑龙江牡丹江人,
副教授,从事供应链管理、装备制造业、
产教融合研究。创新驱动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优化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Changzhou Driven by Innovation
刘伯超1,
田泽2,倪慧1(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2.河海大学,江苏常州213022)
LIU Bo-chao 1,TIAN Ze 2,NI Hui 1
(1.Changzho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2.Hohai University,Changzhou 213022,China)【摘要】论文对创新驱动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分析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中存在的困境,进而从各个维度提出创新驱动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常州新型研发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Changzhou driven by innovation,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Changzhou.Furthermore,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Changzhou from various dimensions,so as to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Changzhou.【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
常州【Keywords】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collaborative governance;Changzhou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1-0166-03
166
2.4制度保障与严格把关
从制度建设维度来看,常州近年来持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认定、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出台一系列创新政策文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并提出对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的引进建设给予100~5000万的政策支持,全力为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常州从2017年起,采用路演的形式进行新型研发机构评审答辩。路演邀请包括平台管理、风创投、财务技术等领域的多位专家进行评审,增强对项目的技术性、潜力性等方面的把控。每一个项目路演都会更换技术评审专家,技术专家不是所有的项目一评到底。同时,为做好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开展,相关辖区政府负责人作为项目答辩人对项目推进建设作表态发言。
3创新驱动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常州社会经济、科研实力不断地提升,为新型研发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与发达国家相比,常州新型研发机构起步相对较晚,因此,在协同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型研发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3.1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导向功能有待完善
3.1.1相关法律体系健全度有待提高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对新型研发机构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但目前还没有一部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正式法律颁布,用以对其进行规范与指导。法律体系的不健全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并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同时,在执行层面,由于法律环境的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新型研发机构约束力的缺失,进而可能导致办事效率降低、合作失败与资源浪费。
3.1.2政府支持方式有待优化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速度较快,但出现时间尚短,定位较为模糊。因此,对于其配套政策与支持方式尚需进一步完善,如税收优惠是否落实到位,人才引、留机制是否完善,融资渠道是否通畅等问题都需要多加关注。新型研发机构是一种新兴的研发机构,不是简单的政府、企业出钱,高校、科研院所出人的简单模式,要结合当地经济、产业特点寻合适的方向进行强强联合,有明确目标系统性地建设研发机构。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关注与考核,丰富沟通方式,强化政府在其中服务主导的角。
3.2新型研发机构协同环境矛盾有待缓解
目前,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产业化主要包括企业孵化器路径、技术服务路径两个方向。由于企业参与新型研发机构程度低是造成服务模式与孵化模式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大部分新型研发机构中,政府、高校扮演着重要角,主导其发展方向,但两者对市场需求精准把握的能力稍显欠缺。企业处于市场一线,对市场走势敏感度高,但参与新型研发机构较少,故而直接导致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也与集聚资源、发展平台、推动本地龙头产业发展的目标产生了差距。同时,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成立与运作,政府的目的主要是整合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高校更关注整合科研资源,进行项目研究,发表论文,产出科研成果,这也导致了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期望上出现服务模式与孵化模式的分歧。3.3新型研发机构协同要素兼容性有待增强
3.3.1高校与地方政府的战略目标存在差异
高校的使命是教书育人与科技研发,这一目标不会因为新型研发机构的出现而有所改变。二者目标存在分歧是必然的,是各司其职的表现,与对错无关。但二者之间目标的分歧必然会导致新型研发机构在运作时的指挥分歧与资源量费。
3.3.2组织文化建设缺失
新型研发机构经常采用项目入驻式运行模式,这个模式下多数成员随项目入驻而入驻,项目结束而离开,人员流动性较大,很难投入太多精力于组织文化建设中,这进一步加剧了组织文化建设的缺失。
3.3.3科研人员目标中的“公私之惑”
常州程序员培训机构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其在完成工作之外,更注重于个人职位、职称的晋升。新型研发机构优异的软硬件条件无疑为其产生科研成果提供了重要环境。目前,新型研发机构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监管机制、惩罚机制尚不健全。在此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为部分科研人员谋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如不能及时制止,就会偏离新型研发机构的使命与目标。
3.4新型研发机构内部治理效率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新型研发机构没能很好理顺其与高校之间的关系,具有教职与员工双重身份的教师既想保留稳定的教职,也想利用新型研发机构的条件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为职务、职称的晋升创造条件。此情况下,如没有完善的内部运营机制,即便短期内能刺激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但对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4创新驱动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的优化路径
4.1完善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的法律体系与制度流程4.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中首先需要为新型研发机构明确定位,方便对其进行管理、监督、考核。政府应总结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经验,有针对性地为其制定相关政策;其次肯定新型研发机构在产业创新、科技研
发方面的作用,为其发展扫清障碍,规范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与发展目标,保障与其成立初衷不发生偏移;最后健全财务扶持法律规章,使之既能保障新型研发机构资金需求,又能杜绝资金浪费。
167
4.1.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大力扶持研发机构,积极解决其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使之可以在其优势领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产生成果,并进行推广与转化,形成当地特品牌。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运用税收手段等方式为其提供财政辅助,为其运作提供便利,这样既能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又能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4.1.3完善组织机构内部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组织机构内部制度是新型研发机构在正确的轨道内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构建人才引进与激励制度,激发新型研发机构成员积极性与主动性,集聚向心力。构建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各主体、各部门在组织中的定位,结合涉及领域、研究方向分别构建符合其特点的管理机制。构建市场化机制,整合资源,发挥企业优势,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形成科研成果度对经济发
展的推动力。构建物资管理机制,合理运用硬件环境,在不降低效率的前提下降低运行成本。
4.2全面营造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的健康环境
4.2.1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的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深度融合
作为一种新型科研机构模式,新型研发机构包含政府、高校等非盈利性主体,也包括企业等盈利性主体,二者之间目标必然存在矛盾。在实际运作中要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科研成果的产出与产业化。新型研发机构不同于以往的科研机构,它打破了体制、身份的限制,且其科研工作的重点也不是公关国家课题,而是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将其转化为研发市场需要的东西,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科研工作要注意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但政府致力于产业升级、社会经济良性发展,高校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前沿性与创新性,这样无疑会减弱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因此,要增强对市场动态的把握,引入新鲜血液,合理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实现产业需求与科研工作的对接。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技术转化与创新应用,实现科技与资本的良性互动。
4.2.2强化新型研发机构中企业的主体地位
作为对市场变化最为敏感的主体,在新型研发机构中企业应该是连接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重要桥梁。
目前,常州企业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较少,在新型研发机构中企业主体地位也相对较弱。企业可以从构建市场导向出发,以积极的态度寻求与政府、高校的协同合作,拓展思路与视野,强化自身在新型研发机构中创新主体地位。
4.3科学配置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基础要素
4.3.1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战略目标
新型研发机构具有“政府政策+科技产业+金融运作+高校教育”的全新的、复杂的组织形式。在这个多主体共同参与
的新型科研机构中,只有明确统一其战略目标才能使其按照预期轨道前进。各主体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为了让新型研发机构健康发展,各方应合理沟通、统一协商、整合资源,努力寻各个目标中的平衡点,以此制定战略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计划。
4.3.2转变新型研发机构成员合作理念
新型研发机构的大多数科研人员仍属于高校员工,其同时具有自身的教职。因此,在制定新型研发机构战略目标时,要合理兼顾机构目标与个人的一致性。由于新型研发机构属于新兴研发机构,其激励制度常多于惩罚制度,加上其环境、硬件条件多优于校内,故容易滋生不良习惯。基于此,在制定目
标的同时,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激发并监督成员的科研工作。
4.4构建常态化新型研发机构协同治理互动机制
4.4.1明确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
明确的定位是进行有效考核的基础,直接决定着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状况。结合前期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一个合格的新型研发机构的定位应包含现代学术科研发展的建设平台、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平台、科技创新与成果的转化平台等内容。
4.4.2完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灵魂,应从技术研发和转化机制、人才管理机制、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三方面建设入手。
技术研发与转化机制: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融入新型研发机构,并在此进行集聚与二次创新,使之为本机构所用;建立全研发过程的科研项目运行机制,确保将优势资源集中在重点项目,提高其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人才管理机制:建立涵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方面的人才管理机制,吸引优质人才进入机构,解决科研人才工作创新中的后顾之忧,对于成绩突出的成员给予职务、物质上的奖励。
资金投入与管理机制:拓宽新型研发机构的融资渠道,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企业、社会的资金投入;通过申请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获取经费支持,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毛义华,水悦瑶,方燕翎,等.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脉络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经营与管理,2020(05):10-17.
【2】郑刚,原诚寅,刘存福,等.新型研发组织发展特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科技和产业,2020,20(02):28-32+99.
【3】郑奕,刘贻新,张光宇.新型研发机构动态管理的组成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政府视角[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20,37(02):30-38.
168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