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培训机构出来的程序员真的强吗
导语: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对求职陷阱的担忧,以下为大家了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防患于未然,不要掉以轻心~
大学生常见的就业陷阱经典案例分析
陷阱一、广告噱头骗骗人广告噱头骗骗人,收取费用“吓死人” 近来发现极少数培训机构或培训公司以发布招聘信息为名,通过在招聘信息中撰写诱人广告用语,实则为其所谓招聘的岗位所对应的培训课程进行宣传,甚至向求职者推销培训教材及相应的产品。临汾市人才市场提醒广大求职者,这类单位往往抓住求职者渴望高薪,并希望短期即能速成的心理,推出一些销售、创业类的培训课程,将从事这些工作所得报酬进行夸大描述,
并配以一些诱惑性的话语,吸引求职者前去培训,以到达收取培训费和推销商品的目的。
案例:某商贸有限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条岗位名称为“网络销售员” 的招聘信息,并在岗位描述中写道“网络销售的成本相当的低,开展的费用又相当的小,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费用。只要在家有一台电脑即可进行自己的创业之路,很多通过网络至富的人,起初都是白手起家,慢慢的自己就做起了大老板。网络销售不仅仅成本低,而且利润非常丰厚。只要您能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下去,必然成功! ”通过分析网络销售的好处,吸引求职者对网络销售员的工作的兴趣,随后的话
语便显现出其真实目的如果您觉得对自己有信心,网络绝对是
让您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专业最完善的培训,让您在网络销售过程中更快人一步,解决您在网络销售中的不必要的麻烦。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
专家建议:许多人会为案例中的这样一条极具诱惑力的招聘信息所吸引,对“网络销售”蠢蠢欲动,然而细细想来,便很容易识破这样一个。
1 、作为一家商贸公司,对外培训远远超出了其经营范围。如果是一个专业的培训机构,其培训完全是合理合法的,大可通过广告媒体发布培训信息,而不用借助招聘渠道用招聘作为幌子。
2 、一眼就能看出招聘和培训都是这家公司诱以赚钱的美丽外壳,求职者涉足其中后,其培训收费可能相当“野豁豁”,而且“网络销售”本来就十分虚拟,这样的培训又无凭无据,一旦发生任何问题,求职者或培训学员将无从求助。
3 、“公司还将提供您大量产品,无需您自己进货。”甚至有向求职人员推销商品之嫌。
4 、目前,还有部分不法的培训机构,为了拉揽培训生源,通常会和企业人事勾搭成“连裆模子”,由企业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对应聘的求职者以参加其指定的培训机构的培训作为录用条件,当求职者支付培训费用并参加完培训后,企业再以种种理由拒绝录用。
从以上四点即可看出此类企业并不是以招聘为目的,同样也不会真心实意为求职者传授技能,只是通过招聘渠道进行广告宣传,吸引求职者前
去参加所谓的培训,以达到收费和推销物品的目的。求职者在应聘的过程
中,要注意辨别分析,切勿盲目相信,以免受骗上当。
如果求职者发现有单位存在此类现象,可拨打劳动保障12333 或前往就近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进行举报。
陷阱二、考察为名,无偿占用劳动力
有些单位以招聘为名,在收集求职者资料和组织面试的过程中,要求求职者提供成果展示,并以此窃取求职者劳动成果。由于应聘者维权意识不强,维权依据往往不足,此类无偿占有求职者劳动成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提醒广大求职者,应聘时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注意保护个人研究成果,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向面试单位展示固然重要,但要学会有所保留,以免被别有用心的用人单位利用而造成损失。
案例:
某软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员、美工等岗位,公司经营状况良好,工作环境整洁,招聘流程正常,岗位提供的薪酬符合市场价位,一切看似都在常理。应届毕业生小张,初试合格后进入笔试阶段。笔试内容:上机编写一段程序,使用规定的编程语言,时间不限,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但不能相互交流,只要能完成目标。一个教室里,八个求职者,每个人的试题不同,几个年轻人无意中发现,看似八段程序,其实恰巧能合整合成一个项目……
结果可想而知,八人无一被该公司录用。
专家提醒:
现在正值应届生求职旺季,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在擦亮眼睛挑选自己中意的另一方。然而,就在纷至沓来的各种招聘会上,有些用人单位却以招
聘为幌子,收取简历、组织面试,窃取着应聘者殚精竭虑做出的一份份计划书、策划创意和科研成果。求职者丢了无形资产——思路,却没得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却乐得吃上一顿营养丰富的“午餐”。
类似遭遇“智力陷阱”,也就是劳动成果被招聘方以招聘为由而窃取的情况最近屡见报端。专家指出,“智力陷阱”是指以招聘为名无偿占有应聘者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创意,甚至知识产权。这种堂而皇之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性质极为恶劣。
专家提醒求职者,在不能判断招聘单位真实意图,又想取得工作的情况下,需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保护。主要方式有:
1 、提交策划案等劳动成果时要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将来能够证明劳动成果内容。
2 、提交策划案时附上《版权申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最好申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策划案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使用本策划案或者将本策划案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陷阱三、切莫被“就业”的美丽谎言蒙蔽双眼
部分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商务咨询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布的
工作地点为“”的招聘信息后,向劳动保障部门求证这些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专家提醒求职者,要小心被一些中介机构利用“就业”的美丽谎言蒙蔽了双眼,应聘这类招聘信息时应当格外留心,要确定信息发布机构是否具有“就业中介经营”的相关资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
今年8 月,轰动上海的南汇女工被困南非事件就是黑心中介惹的祸。受害者之一方小说,她出guo 前向中介交了3.7 万元人民币的“劳务费”,可回来时,厂主只还给她1.17 万兰特(约合1.5 万元人民币),加上警民中心资助的1000 兰特,总共也只有1.65 万元人民币,损失了一大半。其他女工的情况也是一样。而在她打工的8 个月里,只出去过两次,其他时间都在厂里打工。每天早上7 点起来,一直做到晚上10 点,几乎天天如此。方小说:“那里简直就是一个监狱。虽然警民中心一直督促厂主,可这个老板太黑心,总有借口不还我们钱。”
专家建议:目前非法就业中介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以出境旅游和商务签证代替务工签证,出境就业者没有工作许可证,相当于“打黑工”; 二是无照经营的就业中介; 三是无视任何限制收取高额中介费; 四是非法中介机构无视广告法和有关劳动保障法规,乱发假广告,吹嘘就业能挣到高额报酬; 五是非法就业中介机构为谋取经济利益什么单子都接。
求职者在应聘工作地点为的招聘信息时,要避免上当受骗。主要方法有:一是要看中介机构是否持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就业中介经营许可证》,这些中介机构的名称、住所和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其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网站上查询(目前上海仅有24家中介机构有此资质),并且应出示出境就业国劳工部门批准的招用外籍工人的证书文件; 二是中介费一般不高于月工资; 三是出境就业人员从事劳动合同之外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