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简介:乌克兰反政府武装骚乱已经持续了五个多月,并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在这场政治危机中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匆忙出逃,反对党领袖季莫申科昂首从监狱走出,俨然促成了证券的更迭。
但如果说乌克兰危机只是一场政治危机显然远远不止于此。俄罗斯的出兵,克里米亚的公投,又是这场危机印上了军事冲突危机,主权危机,大国的博弈更意味着这不仅仅是地区冲突,更是可能引起国际政治危机。事到如今,很明显乌克兰已经成为板上鱼肉,问题在于,俄国熊和欧美国家争夺到底要怎么分,才能让自己吃的更饱。那么如此突如其来的剧烈冲突中,又有哪些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呢,下面我就简单的分析一下乌克兰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地缘政治  英国的哈尔福德麦金德在一个世纪之前就曾作出了惊人的论断,中亚和东欧是历史上的交通枢纽,谁控制了中亚谁就控制了亚欧大陆,谁控制了亚欧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而乌克兰位于东欧和中亚的过渡地带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乌克兰主要潜在的外援来源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俄罗斯。疲弱的财政状况是目前乌克兰政治动荡的核心,而且可能因为政治动荡引发的动乱遭到进一步破坏。财政的长期缺乏导致政
府的运行存在潜在威胁,而经济长期的停滞不前,公民的生活水平长期的不到提高则是乌克兰危机的经济根源,者也是人们革命的动力,西部的人希望偷盗欧盟的怀抱,享受欧盟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准。而东部的居民更倾向于头像俄罗斯的怀抱,促进他们曾经强大一时的军工重型制造业辉煌。新词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们都不再相信乌克兰的政府---这个腐败无能的利益集团了。因此正应了古罗马法学家塔西佗定律,当一个政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时,他的任何决定,不混是对是错,人们都不再相信他,都要推翻它。
    俄罗斯认为,如果乌克兰不参加俄罗斯主导的三国关税同盟和“欧亚联盟”,反而去加入欧盟,那将是对俄罗斯利益的极大挑战。经济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只有把经济搞上去,国家才能富强,人民生活才能稳定,古有仓禀足而知廉耻,因此,我国要避免乌克兰式的社会危机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积极的推动国民经济的转型  政治腐败。到尤先科时期,好东西基本上该卖的已经卖完了,不该卖的也卖了。
二十一世纪初的橙革命,还有10年的总统大选,无不彰显出西方的影响力,但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联系过于密切了,虽然在西方的帮助下乌克兰想极力的摆脱俄罗斯的影响,但是由于俄乌经济与地缘政治的巨大向心力。使得乌克兰总是不自觉地出现亲俄的势力并多次的主导政坛。
启示:二战结束以来,西方和平演变战略逐步丰富成熟,即在实施军事战略的同时,采取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平手段施加压力,利用选举、民族、宗教等问题进行挑拨、干预,制造动乱和分裂,促使目标国内部发生演进性变化,建立亲西方政权。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警惕西方对我国实施新时代的和平演变。为防止新时代的和平演变,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一) 发展马克思主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青年的吸引力。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西方向青年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幅射面越来越广,密度也越来越大,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了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能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吸引力是我党必须长期予以关注的现实问题。
(二)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重视保护青年权利。西方对青年的渗透、利用,无论是在苏东剧变过程中,还是在发动“”时,都充分利用目标国的国内突出矛盾,这些矛盾的激化是西方和平演战略之所以能够频频得手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青年的国际知识素养,培养青年的国际意识,加强对西方渗透的免疫力。随着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青年与国际社会的接触将越来越频繁。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青年需要树立正确、成熟的国际意识。
乌克兰政局并没有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并交出世界第三大核武库而消停,恰恰相反,这些年来成为冷战最后的战场,甚至在引发第二次冷战。乌克兰又倒向了西方,克里米亚地区则公投要重回俄罗斯。俄西地缘政治拉锯战进入最后阶段,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启示一、政治断裂带易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但乌克兰是欧洲第二大国家,并非弱国,为何自古以来难以独立自主?正如地壳板块连接处常常爆发地震一样,洲际板块交接处和文明断裂带,也常常导致政治地震的爆发。乌克兰就不幸坐落在天主教与东正教文明的交界处,乌克兰西部大多数居民为天主教徒,东部大部分居民信奉俄罗斯东正教,经济危机引发文明的冲突,导致国家处于破产和分裂的边缘,为大国插手提供可能,并最终以自身悲剧引发大国政治的悲剧。这再次折射出欧洲分与合的宿命。欧洲的边界——政治边界、经济边界、(文化)宗教边界不重叠,始终是欧洲动荡、碎片化的根源。何处是欧洲的政治边界?乌克兰危机难以给出明确答案。
启示二、基督教文明的扩张性从未停息。作为西方世界最具宗教彩的美国,如何搞垮苏
联,又如何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再清楚不过地表明这一点。乌克兰危机是美国肢解俄罗斯帝国梦想的战略举措。在欧盟调停下,乌国内局势一度出现转机,但不符合美国彻底排挤掉俄的战略构想。美国助理国务卿特别是努兰德承认,美国已经为此“投资”50多亿美元,并用粗话咒骂准备与俄国妥协的欧盟,表明美国试图通过乌克兰达到以下战略目的:
首先、消除俄罗斯从文明道统上挑战基督教文明的合法性。俄罗斯敢于向西方叫板,不只是普京的彪悍作风,或俄罗斯注重军事、能源等硬力量使然,更在于俄罗斯作为第三罗马帝国的底气。这从其宗教“正教”(“东正教”是误译)名称即可见一斑。何况东正教不受教皇管制,有自己的独立而分散的教派体系。对俄罗斯而言,乌克兰永远不是外国。俄罗斯的历史发端于“基辅罗斯”(Kievan-Rus),俄罗斯的宗教就从那里起源。乌克兰几百年里都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即便此后乌克兰成为独立的个体,也一直与俄罗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上看,乌克兰西部1939年并入苏联;乌克兰东部克里米亚60%的居民是俄罗斯人,1954年才加入乌克兰。没有作为俄罗斯文明发源地的乌克兰,俄罗斯成为亚洲彩更浓的欧亚国家,“欧亚联盟”破产,文明道统上便无法挑战西方。
其次,消除俄罗斯复兴的可能。苏联解体以后,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复兴空间,这是最后的关键战役。乌克兰是“俄罗斯帝国的钥匙”,这是西方政界的通识,也是华盛顿“策反”乌克兰的主要动机。美国外交战略家、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乌克兰对俄国的地缘政治意义:“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将不再是个帝国;有了听从使唤且服从(俄国)意志的乌克兰,俄罗斯自动成为帝国。”俄罗斯能源通道经乌克兰输往欧洲,俄不时“断气”制约乌克兰、欧盟。乌克兰倒向西方,将掐断俄进入西欧油气管道。进一步,美通过乌变天试图赶走俄罗斯黑海舰队,使之在克里米亚无法立足,砍断俄罗斯借此影响中东事务的地缘-军事途径。目前斗争焦点集中于此。
离间德俄,控制欧盟
再者,离间德俄关系,进一步控制欧盟。正如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所承认,美国推动欧盟和北约东扩,重要动机是稀释德国对欧洲的支配,华盛顿极力在乌克兰推动欧盟和俄国对立,是预防德国和俄罗斯组成经济乃至政治联盟,抵消美国霸权。欧盟安全上靠美国,能源上靠俄罗斯,乌克兰危机后能源上转而依赖美国。这使得美国全方位控制欧盟,尤其是德国。
启示三、政治危机源于经济危机,对外经济依存是国家安全的软肋。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以及依赖西方经济的经济困难国家转移,引发全球觉醒时代和阿拉伯之春。此次,西方为避免刺激俄罗斯和中国,未用“乌克兰之春”或“橙革命”等口号,但实质无异。乌克兰国内经济困难,处于债务违约及破产边缘,为外部操控提供可能。乌克兰是西方所一手策划,西方利用的是乌克兰不想过于依赖俄罗斯的倾向。
启示四、对历史的错误解读,是战略折腾的诱因。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让西方得意忘形,美国更是得出“历史的终结”的结论。新保守主义、新帝国论一度甚嚣尘上,结果导致美国陷入阿富汗、伊拉克泥潭十余年而难以自拔。欧盟也乘势大规模扩张,光2004年一年就吸纳十个国家,迄今消化不良。这些都是错误解读冷战结束的历史在作怪。其实,苏联并非被西方自由民主所搞垮,而是自行解体的。将历史的偶然性,赋予必然性意义,往往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曾说,“一切历史事变与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闹剧”。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去年,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赢得西方一局,让美国知难而退。今天,美国再次发力,弄掉亚努科维奇,当然也是报复。现在,美国又遇到可能失去克里米亚的战略困境。正如一战没有打完,再打二战;冷战没有打完,现在开启第二次冷战,焉知祸福?!
启示五、西方的双重标准再次折射其虚伪性。以前支持科索沃公投,现在反对克里米亚公投。以前倡导人权高于主权,现在又说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教人无所适从。原因当然是自身的利益决定价值观:科索沃从独裁的塞尔维亚独立,是合法的;克里米亚从民主的乌克兰独立,则是非法的。且俄罗斯并非自然形成的民族国家,现在又吸纳克里米亚,也是违反西方国家观念的。真所谓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在俄罗斯问题上一再得以体现。苏联解体前夕,西方欺骗耶尔辛,北约不会东扩,波罗的海三国不加入欧盟,现在情形如何?俄罗斯怎么能信任西方?俄当然可以认为,西方可以策划乌克兰,我为何不能策划克里米亚独立?!
世界失衡国际法便失效
启示六、国际法只有在势力均衡时起作用;失衡的世界里,仍然是实力说了算。克里米亚16日举行公投,但本身遭遇法律问题挑战。七国集团与美欧明确表示不会承认公投结果,称俄兼并克里米亚将明确违反《联合国宪章》,违背俄关于赫尔辛基最终法案;俄乌1997年《友好、合作与伙伴关系协定》;俄乌1997驻军协议以及1994年《布达佩斯备忘录》等承诺和责任。但是,克里米亚公投并入俄罗斯,西方又能拿俄怎么样?美国没有战略决心、欧盟更无实力与俄对抗。
启示七、一旦遭遇俄罗斯这样的强大对手,欧盟的尴尬地位一再暴露。在欧盟斡旋亚努科维奇与乌反对派达成妥协后,英国《金融时报》曾发表社评:自苏联解体以来,从来没有哪个事件比这场从基辅开始的革命更加明确地昭示着“欧洲时刻”的到来,结果美国根本不买账,直接插手搞掉亚氏,成功实现乌克兰转变。危机由乌克兰未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起,欧盟积极介入调停,但最终演变为美俄博弈,再次表明欧盟难以成为世界独立的一极。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原因,欧盟预计不会跟随美国对俄罗斯的强硬态度,一遇到俄罗斯等外部威胁的重大问题,内部分裂就暴露出来。欧盟超过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德国外长警告称将俄罗斯踢出G8有风险。卡内基欧洲主任扬·特介称,乌克兰危机可以说是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一次重大失败。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会德籍俄罗斯问题专家马伊斯特称,欧盟策划了一场连自己都没有做好准备的冲突,目前根本没有对危机作出合适反应的手段。由于乌不是北约成员国,克里米亚被俄“保护”之后,西方不可能擅自出动军队。欧盟和美国最终必将认可俄对克里米亚任何形式的控制。虽然欧美官员已开始讨论制裁俄罗斯,但鉴于欧元区最近才逐步从欧债危机中走出来,如果现在制裁俄,无疑会把自己的经济拖下水:第一,欧盟是俄第一大贸易伙伴,俄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其中德国对俄出口占欧盟对俄出口的30%。制裁俄无疑会拖累欧盟贸易。第二,欧盟高度依赖俄油
气资源。俄对欧盟出口80%是能源,欧盟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尤其严重。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芬兰、捷克、斯洛克和保加利亚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度高达100%,而意大利和德国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度也超过25%。2006年以来,俄曾两次以断供天然气施压乌克兰和国际社会。天然气是俄的王牌,一旦断供将是欧洲经济不能承受之重。欧盟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向乌克兰提供至少110亿欧元(约合150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不过大部分资金有附带条件,并且需要欧盟成员国和其他机构批准。还不清楚欧盟的援助资金有多少能够立即到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