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机械设备完整性管理
回顾一下,你所在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是不是有一些与设备的设计、防护、故障等因素有关?如果是,我想我们应该立即着手去推动机械设备完整性管理的体系建设。
要点一:摸清现状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识别与管控。在推动机械设备完整性体系建设工作之前,建议对照三个标准规范,对自身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例如是否明确与设计、制造、采购、安装、调试、使用、检查、维护、保养及报废各环节相关的部门、人员职责;各个设备是否有完善的设备档案(如产品说明书、设计图纸等出厂资料)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基于当前的管理现状,逐步作出改善。毕竟,这项工作涉及到采购、设备等多个部门,如果推动的步伐迈得太大,那或多或少会因为工作量的大幅增加而遇到一些阻力。要点二:敲响警钟
结合梳理出的设备管理缺陷,用公司内外与机械设备完整性有关的事故案例做个专项培训,是一个提高大家对设备完整性认识重要性的一个不错的方法。培训需要转达一层意思,即“看吧!这些缺陷我们都还是存在的,如果不弥补,那无论是你是采购,抑或是设备管理人员,大家都会一起「进去」。是的,我们需要与他们达成共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要点三:定个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可以适当地参考国内外资料,编制、发布和实施包含设计、制造、采购等全生命周期的《机械完整性管理体系指南/手册》。不建议通过采用“修修补补”的方式去单独新增或修订相关的程序文件,因为那样的话,
就可能因为太过分散不利于翻阅、学习。
做好的html怎么发布要点四:抓好源头
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都不涉及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更多是使用设备。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许会遇到新购的设备,安全防护不足、设备零部件质量不过关等缺陷而引发的事故。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说明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好设备安全的源头管控,或者说没有做好设备URS编制和审核的工作。
只有做好了URS的编制与审核工作,并配套建立安装、调试与验收机制,才能在让员工使用上安全可靠性高的设备。
要点五:分级管控
设施设备太多,没有充足的人手,管不过来怎么办?那就「抓大放小」,毕竟我们的核心工作是管好确实无法消减的不可接受风险。也许我们需要使用风险评估工具,比如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工具(FMEA),对设备的子系统、零件逐一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设备零部件失效带来的风险危害后果的
严重程度,对设备实施分级管理。
是的,就是识别出高风险的设备以及失效后能够带来严重危害后果的的零部件,然后予以控制。这些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性检修内容、频次及标准等内容,同时付诸实施并定期进行有效性评估。
要点六:重视变更
更换、改造设备均属于设备变更的范畴。变更,一定会引入新的风险或者让原有的风险程度增高或者降低。既然存在风险,那么就有必要在变更前进行风险评估。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个风险评估机制或者说流程。同时,还需要一批懂设备、工艺的人员与EHS人员构成风险评估的团队。
要点七:人最重要
所有的事情最终都需要依靠人去落实,但落实的前提是要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与设备设施相关的人员,需要具备何种的能力。比如:设备操作人员,应确保其能够了解自身在机械设备完整性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工作内容、管理标准、操作规程、潜在风险、应急处置等内容;
设备管理人员,应当确保其掌握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标准以及FMEA等风险评估工具。
如此,我们方可与各部门共同做好设备完整性管理工作,并逐步构建符合自身企业文化的设备完整性管理体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