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员在抖⾳怎么做医疗科普?你想知道的全在这⾥了
导读
昨天,抖⾳举办了⼀场医疗健康公众沟通会,公布了其医疗健康认证、内容管理规则等⽅⾯医⽣⾮常关⼼的问题。⼩编把其中的⼲货梳理了⼀下,供各位医⽣朋友参考。
哪些医⽣可以在抖⾳做科普?
从这场分享会上来看,抖⾳⽬前仅允许公⽴三甲医院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和国医⼤师等个⼈进⾏认证,公⽴⼆级以上医院、公⽴三甲医院⾃营科室、国家级学会协会及下属⼀级专科学会/省级分会(部分单位)、医疗媒体等进⾏机构认证。只有被认证了,才能发布医疗科普。
具体认证资料参考下图:
但这⾥要说明⼀下的是,不在认证范围内的医⽣就不能科普了吗?⼩编研究了⼀下政策,没有被认证也是可以做健康科普的,但不能发布疾病诊断、和⽤药等⽅⾯的科普。举例来说,没有被认证的话,可以讨论糖尿病的健康⽣活⽅式,但不能讨论⼆甲双胍糖尿病。
另外,根据会上透露的信息,抖⾳对医⽣的资质有半年审、年审机制,⽽且有⼈镜排查(可以理解为审核获取认证的医⽣和出镜科普的医⽣是不是同⼀位)。所以不符合认证条件的医⽣⽤其他医⽣的资质去获取认证,基本不可⾏。可以等等后续平台认证范围放开。
什么样的内容是不被欢迎的?
当然是触及安全底线的。根据会上分享的内容来看,打击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宣扬⾮法、鉴定胎⼉性别这种违法内容;代⾔、售卖、提及三品⼀械等⾏为;暴露患者隐私等违反《执业医师法》的⾏为。做好的html怎么发布
还有⼀种⼤家也不要⼤意,通过抖⾳评论、私信等⽅式导流到其他平台提供医疗服务,也是平台重点打击的。不过,如果只是引导患者通过114和京医通等正规渠道挂号去正规医院就医,是不受影响的。
什么内容是被倡导的?
在抖⾳上,认证医⽣发布的医疗科普也都要经过安全审核和专业审核。根据专业审核团队公布的倡导
原则来看,有以下⼏个原则⼤家可以重点关注。(划重点,可以看看具体案例。)
科学性,倡导符合权威医学指南或基于循证医学验证、统计学事实达成的医学界共识的内容,避免未经严格证实、随意抄袭搬运的医学知识与观点,不建议跨专业科普。
看看他们举的例⼦。“⽐如,讲⼉童睡8-10⼩时最健康就是不够科学的;根据《健康中国⾏动(2019-2030年)》3⾄5岁的⼉童10-13个⼩时;6⾄13岁的学龄⼉童9-11个⼩时。”
普适性,充分考虑视频⼴泛的观看体,确保内容具有普适性,如有个例病例不适合更⼴泛⼈应⽤的情况应做温馨提⽰。
现场分享的案例是,⼀位⼼内科医⽣讲⼀位原本需要⽀架的患者,经过综合避免了⼿术。“⼼脏⽀架⼿术是⼼内科领域应⽤⾮常成熟并且效果很好的⼿术,如果有患者确需要进⾏这个⼿术,但他看了这条视频之后觉得⾃⼰也不⽤做⼿术,拒绝主治医⽣的⽅案,延误了病情,这是我们⽐较担⼼的事情。”
客观真实,符合膳⾷指南或相关研究的养⽣建议,客观严谨地描述效果,避免夸⼤、绝对的表述。
“⽐如,有医⽣称每减少⼀公⽄体重,⾎压降低⼀毫⽶汞柱;每周运动5天,降低5-8毫⽶汞柱。这些数据都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压更需要按照医嘱服药。”
安全性,分享急救与抢救时,要求严格遵循院前急救流程或官⽅抢救⽅法,正确且完整的内容可能拯救⽣命。
“之前也有医⽣提问⼀个关于海姆⽴克急救法的视频为什么不能通过?我们说真的不能通过,如果是讲别的科普,你讲的是别的⽅向的,少了⼀个⽆关紧要的步骤没有关系,但是你讲的是急救和抢救,急救和抢救可能是关乎到⼈的性命。”
另外,恶性肿瘤相关的科普,根据抖⾳公布的政策,⽬前只允许发布预防和早筛相关内容,不能进⾏相关科普和跨专业科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