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教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以高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常态化模式,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构建了基于职教云平台的高职课程《Python程序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加以实施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表达,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了好的借鉴。
关键词:职教云平台;混合式教学;Python程序设计
2017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广泛应用,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普遍开展”。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不断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相融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已由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信息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式。
职教云平台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以高职、中职等职业院校为单位建设以及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同时也是面向师生的在线教学平台。教师可利用职教云平台,结合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整合平台资源和自有资源,创建符合自己教学要求的个性化线上课程,将线上课堂与线下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地进行混合式深度交叉融合。目前,职业院校多选用职教云平台来开展混合式教学。因此,笔者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积极探索基于职教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升教学质量。
1《Python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在全球近600种编程语言之中,仅有20种热门流行语言,在这里面Python排名从2016年起不断提升,2020年在IEEESpectrum发布的顶级编程语言交互排行榜中Python排名第一。《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牵涉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宽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交叉,故而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1。所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困难。
1.1未能关注到学习者主体特点
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多数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对企事业单位与社会需要的了解和认识不充分,没有构成准确的就业观。因为,一些学生对课程学习认知较浅,缺乏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积极性弱:而一-些学习能力强且积极学习的学生而言,又觉得课堂教学进度缓慢。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关注到学生主体特点,不具备阶段性教学成果反思与持续的课程体系,造成教学效果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1.2课程体系不完整
一些高职院校把《Python程序设计》课程当作基础语言。可是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未能关注到初学者的因素。因为,学校课程设置制度所限,课程设置时间不长,知识学习缺乏连贯性,学生尚未了解该门课程,就已经完结了课程学习。在讲解课程时比较倾向于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内容教学,学生无法完全掌握该课程知识和技能,无法和后续课程结合起来,对学生将来更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是毫无益处的。
2《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
高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流程设计分为教学前期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
学评价设计。根据对《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特征的调查分析,笔者设计了《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框架,流程设计图如图Ⅰ所示。
图1高职《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2.1教学前期分析
教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进行学情问卷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状态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情况。结合学情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包括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课堂讨论以及实际操作的具体内容。构建混合式教学环境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关键。教师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整合相关教学
资源,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件、视频、题库、作业等教学资源,建立一个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学习便捷的教学资源库,并及时上传至平台。
2.2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课前线上自主学习
上课前,教师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及行业内相关动态知识上传至平台,并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任务。学生通过“云课堂——智慧职教”APP或网页端登录平台,到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按照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完成预习任务后,在线讨论,提出疑问,上.传学习笔记,并完成课前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和学生提问,教师系统检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及时调整线下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
2.2.2课中线下课堂教学
教师针对学生课前提出的疑难点,采用讲授、启发、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课堂讲解,进一 步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创设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堂互动,并在平台上运用提问、头脑风暴等多元手段进行线上互动。在课堂讲解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注意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借助实物边讲授边操作演示。
2.2.3课后线上巩固提升
一切教学活动从实际出发,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保证每节课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课后教师通过云课堂中新增作业、考试、问卷调查等拓展学习任务,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从而巩固教学的重难点,以达到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可结合岗位能力、专业知识、社会热点等进行拓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评选优秀作业并于平台分享,让学生相互点评,师生共同探讨,对每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查漏补缺。
2.3教学评价设计
以职教云平台为依托,评价主体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评价方式分为前置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比例分别为2 : 3 : 5。前置评价一般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评价,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主要包括学生线上平台的预习情况。过程性评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记录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情况、以及成果展示。总结性评价主要用来评定课程结束后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由课前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实训操作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个部分构成"。教师需在职教云平台中合理设置评价各环节所占百分比,并利用平台进行数据统计。
3《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笔者选择所在高职的2021级大数据技术(1)和(2)班开展混合式教学,以检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选取以《Python程序设计》课程中“网络爬虫”模块教学任务为例,详细论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见表1)。
表1《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对象 | 2021级大数据技术(1)、(2) 班学生 | 授课教师 | 吴湘江 |
授课方法 |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 ||
授课内容 | 建立Python网络爬虫架构 | ||
教学实践 | 1.教学内容: 建立Python网络爬虫架构。 2.学情分析:缺乏对网络爬虫架构相关知识的了解;缺乏对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引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兴趣强,渴望自我提升。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爬虫技术;了解爬虫的架构;掌握爬虫的抓拍。②技能目标:培养学生使用HttpClient的Get请求,并能够设置HttpClient的连接池;培养学生作为软件开发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过程:①课前:教师活动:通过职教云平台推送任务清单、视频、课件等给学生,提出课前要求;发布讨论: 选择器查询解析 Html9.能够说出 SKU和 SPU的区别发布课前测试,检测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梳理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准备好WebMagic架构案例,认真备课。学生活动:查看职教云平台的任务清单,按照教师的课前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完成课前测试,汇总疑难点,在平台讨论区留言。②课中:教师活动:对课前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利用Python网络爬虫,对爬虫技术的案例进行分析, 结合视频,讲解网络爬虫架构相关知识;通过课件、视频、图文等素材,以及使用平台上的提问、讨论、头脑风暴和小组PK等功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总结重点;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进行评价。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笔记;认真观察网络爬虫架构,上台展示自己吸收的知识;积极参加问答和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拓展知识面。③课后教师活动:利用平台布置拓展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任务、课后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学生活动:完成拓展学习任务,在平台上交流讨论;完成学生互评、自评,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5.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评价、课堂评价和课后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 | ||
python 爬虫教学 |
4 高职院校《Python程序设计》混合式教学实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