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教育的概念: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变化:教师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习者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自身认知结构的建构者。
对网络的教育技术学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教学媒体观、学习资源观、认知工具观和学习环境观。
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学科的本体研究、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习者的研究、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评价研究等。
当前对网络教育的研究,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学习效果研究
(2)基于WEB学习环境中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业:1、名词解释——网络教育
2、简述题——(1)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2)当前网络教育应用研究的主要课题
3、(3)影响网络教育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
第二章
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媒体、媒体环境、学习资源三个阶段。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是支持学习者不同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既包括引导和促进学习者展开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参与性机会,也包括保证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的各种支撑条件。
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关系:
首先,网络学习环境是设计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蓝图,是为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而对
未来学习进程中种种可能的因素进行的描绘;网络教学系统是开发的结果,是蓝图的具体实现。其次,网络学习环境是由网络教学系统创设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对于网络教学系统的持续运行而言,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它为支撑网络学习环境中各组成要素提供承载和支撑条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共同保障网络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顺利展开。
学习环境的要素就不仅仅是支撑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学习资源),而且还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氛围、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条件。(书上: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支持、社会网络、学习评价。)
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概念模型:学习者因素(学习需求与这4个特征相互影响。基本特征、认知特征、学习准备、学习困难)、活动层(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相互影响)、条件层(4对映射关系:学习资源与学习准备、学习工具与认知特征、学习支持与学习困难、社会网络与基本特征)。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原则:
参与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分布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过程:
1、前端分析:学习者分析、确定学习领域
2、活动层设计:学习目标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
3、条件层设计: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支持、社会网络的设计。
4、界面设计:个性化、可用性、艺术性原则 5、评价和修改 6、系统开发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是支持网上教学与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三个功能子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网上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是支持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课件制作工具、网络课件点播工具、网络交流工具、网络作业和考试工具等。
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是支持学习者网上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有学习活动支持系统(网上选
课工具、网上学习工具、学习过程跟踪与评价工具)、交流系统(同步交流——<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及时通信软件、电子白板>、异步交流——<E-Mail、BBS、虚拟学习社区>)、学习评价系统(网络考试与作业系统)、学习工具系统(认知工具、信息工具、管理工具)。
网络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统计教学数据的软件系统。包括教师数据管理、学习者数据管理、网络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等。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趋势和特点:新的发展方向——1、学习理念的变革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3、无限通信技术的发展。特点——标准化、强开放性、个性化、高级智慧共享、分布式知识建构。
(一)基于网络课程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二)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三) 基于卫星网络、计算机网络结合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四)多元化的网络教育支撑平台:虚拟教室、网上协同实验室、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学习系统。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功能组成:网络教学支持子系统、网络学习支持子系统 、网络教育管理子系统、网络教育支持工具
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1、虚拟教室系统2、移动学习系统
作业: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的新趋势。智慧教室。
1、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理论模型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常见的网络教育支持工具有哪些?它们是如何为网络教学提供支持的?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可为网络教学所用? 答:(一)同步、异步交流工具:BBS/聊天室、BLOG、Wiki (二)虚拟学区 (三)网络考试与作业系统(四)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五)网络课件写作工具
3、WIKI和BLOG有何区别?
网络教育资源是人们从事网上教育活动的条件和产物,它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的教育价值、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信息资源。
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重要性:
(1)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是提高资源质量的保证(2)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有助于提高资源的
利用效率
(3)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是维护版权的必要途径
网络教育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一部分用于对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另一部分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化的目的,使教育资源库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资源库间的互操作变得更为简单,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
教育资源的评价指标包括通用指标和分项指标。通用指标的评价项从通用的角度用于对各类资源进行评价,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分项指标主要针对九类教育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文献资料、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的特殊属性进行评价。综合通用指标与分项指标,以确定该资源的最终等级。
国外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
MS的LRM(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和IMS-CP(内容包装规范)、IEEE的LOM(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OLOC的Dublin Core元数据规范、ADL的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化进展:
我国从2001 年开始启动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简称CELTS。有4个关于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的标准:1、《CELTS-42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 2、《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 3、《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4、《CELTS-9内容包装规范》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模式:资源中心、学科资源库、分布式资源库系统、数字图书馆、其他模式。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 :1、 成立资源建设项目组 2、 需求分析3、 确定标准4、 资源建设培训 5、 资源征集6、 资源审核与完善7、 资源入库8、 总结分析
第三章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 1 )两种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远程实时授课形式 、远程课件自学
( 2 )其他辅助形式 :辅导和答疑 、作业 、考核评价
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包含五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条件,教学评价。
网络教学的特点: ( 1 )信息传递的远程性 ( 2 )教学的交互性 ( 3 )信息共享性
( 4 )学习的个别化 ( 5 )教学的时效性
网络教学模式的分类:
空间分布模型:各种教学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控制强度、参与深度、互动广度
基于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过程管理的远程教学模式分类:
<1>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 1 )同步讲授型 ( 2 )异步讲授
虚拟教室: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构筑成的教与学的环境。
<2>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
个别指导模式:指教学在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下,教师仅在学习者遇到障碍或问题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探索学习模式: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探索学习模式
<3>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学模式
讨论学习模式 :在线讨论 、异步讨论
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竞争模式、协同模式、伙伴模式、角扮演
作业:1、什么是教学模式?
2、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有哪些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 | 网络教学模式 | |
学科性 | 分学科定时教学 | 以多学科综合的问题解决式教学 |
学习内容 | 学习内容狭窄 | 学习内容广泛 |
教学起点 | 以事实为学习的起点,以教师授课为主,教师是专家和知识的传播者 | 以问题的学习为起点,以学习探索为主,教师作为辅导者、帮助者 |
传递方式 | 单向传递式教学 | 双向交互式教学 |
学习类型 | 学习已被组织好的信息 | 强调发现和创新式的教学 |
教学组织形式 | 集体化的、无个性的个体学习行为 | 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合作学习行为 |
关注点 | 强调学习结果 | 强调学习过程 |
分组方式 | 按年龄和成绩同质分组 | 按意愿异质分组 |
评价方式 | 对分科的具体知识和分离的技能进行评价 | 以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 |
3、典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书上:教学模式分类)
答:基于行为目标的传递式教学模式:同步讲授型、个别指导型、引导发现型
基于生成性目标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型
网络教育的理论基础:认知灵活性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认知学习理论设计学习环境的一个概念模型。认知灵活性的含义——活学活用。基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认知工具——认知灵活性超文本。
根据知识的复杂性,斯皮罗等人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概念的复杂性网络前端需要学什么、第二,实例的不规则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