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吴尊友:北京为何能迅速控制住疫情
编者的话: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已经持续半年多,在世界范围内仍然看不到有任何收敛的迹象。据海外网消息,Worldometer网站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18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1998909例,累计死亡病例776488例,83个国家确诊病例超过万例。目前,每天全球约20多万人感染,约6000人死于新冠肺炎。
6月11日,首都北京,在经过56天无本地新增病例报告后,突然出现一例本土确诊病例。首例确诊病例无外出史,没有与输入病例接触史。北京疾控部门第一时间拉响警报,在首发病例確诊后的16小时内,就准确锁定了病毒源头来自新发地市场,并确定了疫情规模,为迅速制定防控策略和限制离京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北京各卫生疾控部门、地坛医院、核酸检测机构、社区工……全线上阵、全员出击,立刻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在全市织密疫情防控网……
经过26天的艰苦战斗,7月6日,新发地疫情确诊病例实现“零增长”。7月20日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下调至三级!北京在如此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并通过精准、分区的科学防
控将疫情防控对百姓生活、复工复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展现了“北京速度”和“中国力量”!更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应对突发疫情,实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北京经验”。
北京为何能迅速控制住疫情?北京的疫情防控模式是否值得推广?该如何做好下一步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关于人们普遍关心的疫苗研制进展如何?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了《人民论坛》记者的独家专访。“北京经验”是疫情防控模板
人民论坛:从北京的疫情防控策略来看,您认为与年初武汉的防控最大不同是什么?
吴尊友:北京的疫情应对是总结吸取了武汉的经验教训。两者最大不同就是北京没有封锁全城,而是有针对性地对部分体采取了一定时间内限制离京措施,对于其他需离京的人要求持7日以内核酸检测证明。随着疫情控制进展,又很快出台了新规定,从7月4日起,对于低风险地区人员离京也不再要求持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便可离京。这充分体现了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北京采取的对部分人在一定时期内限制离京,是基于科学风险评估确定的。这一决策,既保证了能够有效地控制新冠肺炎疫情,不会造成疫情向北京以外地区蔓延扩散,又把疫情对广大北京市民、工作人员和来京出差人员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北京这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为全国其他地方,乃至全球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了榜样。
人民论坛:北京疫情防控“流调”工作是怎么做的?疾控工作人员
是如何通过蛛丝马迹科学地到病毒的传播链的?
吴尊友:“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流调的内容和方式,一般与其目的密切相关。这里所说的“流调”,实际上是指围绕扑灭新冠肺炎疫情,针对新冠病人或其密切接触者开展的调查。“流调”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上家、追下家”,即通过调查,发现谁最有可能把新冠病毒传给病人甲(“上家”)?病人甲又可能把新冠病毒传染给了哪些人(“追下家”)?通过这种调查,发现已经发生的传播链,及时打断下一个可能的、将要发生的传播链,这样,就起到了控制疫情的作用。
对于病人甲,以其最早发病日,即出现症状日期为起点,往前推算一个最长潜伏期(14天),所有病人甲接触过的人中,是否有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如果没有,是否有无症状的感染者?如果有,则明确病人甲是被谁传染的。而在发病日往前推4天、往后直到入院隔离日的这段时间内,病人甲近距离接触的所有人,都为密切接触者,很可能已经被病人甲传染,需要隔离观察。有时,一个病人的流调,可能要重复多次,补充更新上一次调查不全的信息,以便尽最大可能地查清每个病人的感染源头,查全每个病人的所有密切接触者。
人民论坛:您认为北京这次新发地疫情防控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
吴尊友: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早期的病例从发病到确诊有一个时间过程。病人出现临床症状是从轻微开始,逐渐加重到病人觉察到需要就诊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如果病人对于轻微症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能及时就诊,从发病到就诊这个过程可能拖延很长,就给
了病毒传播扩散的机会。这是一种疾病的自然过程。
北京之所以反应快,一定程度上归功于首例就诊的“西城大爷”,他记忆力比较好,能够比较完整地回忆他过去两周的行踪轨迹,使得卫生、疾控部门能够及时地锁定新发地市场这个源头。这就是说,民众的“防控意识”,特别是感染者的“就医意识”对早期发现疫情尤为重要!如果感染者没有及时主动就医,而是在人中活动比较长时间后才想起来去医院,那病毒传播扩散的范围就一定会比较广,这对控制疫情就会很不利。所以,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能不能灵敏地在第一时间发现新的疫情,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第一个(批)感染者能否及时就医。
人民论坛:北京的此次疫情应对经验值得推广吗?北京此次疫情防控取得了很大成绩,您认为最值得推广的重要经验是什么?
吴尊友:北京本次的疫情应对经验可以作为其他省份的模板,也是其他国家应对类似疫情的榜样。从6月11日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人“西城大爷”往前推,发病时间最早的是6月4日,再到采取措施限制高风险人离京是6月16日,也就是12天时间,而武汉这个时间是47天。如果再对比欧洲一些国家,北京的限制措施更是及时的。也有同事问我,北京在疫情应对时间方面,是否还能再缩短、再提前。我个人判断,北京应对这次疫情的及时性方面,基本上是完美的,很难再提前了。
北京这次疫情及时发现,一方面是病人的及时就医,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北京疾控有能力
在首例病人就诊后24小时内,
就锁定新发地市场为疫情源头,为控制疫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充分体现了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能力,特别是敏锐的信息捕获能力,综合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快速反应和及时响应能力等。多项新技术应用,包括环境核酸检测、大数据技术应用,等等,都为及时、快速控制疫情,提供了科技支撑。大数据技术助力北京疫情防控
人民论坛:您认为大数据技术在北京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吴尊友:确实如此,大数据技术应用对北京市迅速控制这起新冠肺炎疫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的这次疫情应对可以用几个字来描述,即“快、准、狠”,北京没有给新冠病毒更大范围传播、扩散的机会。做到“快、准”靠的就是大数据技术。比如6月11日第一个病例确诊后,疾控人员很快就將疫情源头锁定在新发地市场,从而迅速决定对新发地市场进行集中核酸检测。另一个表现就是通过大数据,很快确定了已经离开新发地市场的人员,包括在京的和已离京的。因为这一部分人员中有些人有可能已经感染,因此,就需要将这一部分人员隔离起来,防止疫情扩散。这些都对迅速控制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
人民论坛:从流行病学角度来说,只要有一个感染者未被及时发现,都有可能形成局部性的传播扩散。而有些老年人不习惯带手机,可能无法通过手机掌握其活动数据,您认为这类情况该如何应对?
吴尊友:这种现象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了。大数据技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