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当代思潮
全球疫情下的经验分享
研究背景宏观背景分析
在中国,新型冠状肺炎的流行高峰期已经结束,但在全球范围
内新冠疫情仍呈蔓延趋势,总体形式不容乐观。
[1]
在此关键时刻,德国媒体开始争相报道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相关情况和经验:在抗击疫情期间,中国表现出了高度的凝聚力和高效的资源统筹能力。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听取世卫组织提供的有关抗击
新冠病毒的建议,并根据实际采取了可行性行动。
[2]
中国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在于中国制定和执行了有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向世界展示了有效抗疫的管控策略。
目前,欧洲疫情的总体状况仍然十分严峻。与此同时,德国却做出了在5月初恢复商店、工厂以及学校的决定,这引起了欧洲等国的高度关注。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的抗疫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新感染病例的数量正稳步下降,这带来了“审慎的希
望”。
[3]
同时,感染病学专家张文宏对德国的疫情防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德国为“模范生”。
此次疫情是全世界的共同挑战,各国应该团结起来,并从各国有效的相关经验中学习,以便制定和执行针对此次疫情的有效的战略统筹和措施办法。
调查数据分析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最新统计,截至北京时间5月
10日,全球确诊病例总数达到15821904例。
[4]
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态势仍然严峻,许多公民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各国必须继续共同努力与新状病毒作斗争。
截至5月9日中午,国内各级地方政府已向中央报告的确诊病例数共计82900例,共治愈出院7810例,治愈率为94%。此外,国内的复工复产也在稳步推进。 哈佛大学医学院和其他一些研究机构在其联合进行的题为“中国非药物干预对控制新冠病毒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中国对新冠疫情实施的非药物干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5]
董亚涛
(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 江苏徐州 221116)
摘 要: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其中中国和德国的国内疫情状况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得益于中德两国有效的防疫和抗疫举措。而新冠疫情是全人类的挑战,世界各国必须团结起来,学习和借鉴他国的具有先进行、普适性的防疫经验,以印证全球危机下国际间相互借鉴和达成合作共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资助项目“全球疫情下中德防疫举措相似性分析”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10290156Y)。
作者简介:董亚涛(2000-)男,安徽亳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在读,主要从事德语语言文学研究。
根据德国流行病防控研究所的最新数据,截止4月10日凌晨,德国共确诊113525例新冠肺炎患者。正如德国总理默克尔所说,德国抗疫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新感染的人数正在缓慢下降,这给
北京疫情最新数据人们带来了“审慎的希望”。
[6]
基于数据分析,世界范围内的疫情整体形势仍不容乐观,但中德抗疫举措成效显著,其相关政策以及举措值得各国借鉴。在全球化时代,新冠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不分国界,只有交流互鉴相关经验,才能共度新冠疫情这一难关。
中德防疫抗疫举措中国防疫抗疫举措
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我国采取了最严格和最彻底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的疫情
防控状况不断改善,生产生活秩序得到了加快恢复。在过去的几天中,许多国内外政党领导人积极评价了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所做出的付出,称中国在抗疫方
面的努力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7]
一是统一的领导和有效的决策。党中央的统一领导及其有效的战略规划是应对大型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8]在国内重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个人、民间组织以及地方政府不可能完全控制此次疫情。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全球视野、快速反应和有效决策能力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以实施战略决策和协调各部职能,全面促进新冠的预防和控制。党中央的集中领导和有效决策是中国能迅速控制新冠疫情并逐步取得胜利的关键。
二是社会的动员和全民的参与。强大的组织社会动员能力和广泛的人口参与是克服这一流行病的关键。中国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形成了抗击流行病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了基层组织的中央网络体系来预防疫情。
三是全国的协调和对策的支持。弥补重点地区防疫资源的不足,充分利用国家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防疫资源的协调安排。中央政府正在努力实现地方医院与国家医疗资源之间的有效对接,以形成大规模的网络化医疗体系。
——中德抗疫举措相似性分析
当代思潮
四是利用科学技术来根除该流行病。动员高科技军事力量和民用医疗技术对疫情爆发区域进行重点监测,确保能够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救治;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深入到新冠爆发重点地区的前线,以遏制新冠在这些地区传播的势头;利用5G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国家网络系统,用于新冠疫情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处理,以提高管控新冠疫情的效率。
五是相互的支持和国际的合作。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中国积极支持世界各国与新冠作斗争。自4月开始,中国与153个国家的医学专家举行了83次视频会议,并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急需的医疗物资。此外,中国政府向世卫捐赠了2000万美元,以支持世卫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所组织的国际合作。[9]中国是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主要战场,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中国人民为新冠疫情的防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障作出了难以估量的付出和努力。
德国防疫抗疫举措
自2020年4月以来,德国境内每天新感染的人数增加了数千人,成为欧盟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德国公民对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两起事件对大众的心理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先是在3月17日,宣布参加基民盟总统选举的梅尔茨感染了新冠病毒;其次是在3月23日,默克尔被证实为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近距离接触者。[10]这一切都深深刺激了联邦政府,敦促他们出台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
一是在2020年2月26日,德国政府成立了由卫生部和内政部牵头的跨部级 "危机应对小组",讨论并制定国家防疫战略。重点是联邦各级系统之间的统筹以及地方政府需要更积极地制定自己的应对策略。默克尔本人在应对疫情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月18日,她在14年任期内首次在新年之外向大家发表电视讲话,她表示:"这种流行病是德国自二战以来最大的挑战。" 默克尔的电视讲话成为德国防疫工作的转折点。此后,公众的警惕性急剧提高,政府的管控也愈发严格。
二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随着疫情的发展,德国的管控举措也陆陆续续的发布,其主要措施有:(1) 边境管制。2020年3月4日,德国率先宣布出口禁令,对口罩、防护服等物品实施出口管制。并暂时关闭与周边国家的部分边境,以减少疫情的输入。(2)交际禁止。禁止两人以上在公共场所聚集,且社交距离不得少于1.5米。禁止参加聚会,呼吁公民尽量避免与家人以外的人接触。(3)按规定对公共行为和重大活动进行管控。截至3月14日,几乎所有州的学校都已停课,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也被取消或推迟。[11]
三是迅速出台经济稳定预案。鉴于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联邦政府于3月23日迅速行动,出台救治措
施,并迅速得到两院批准。救助计划的总费用为7500亿欧元。此外,联邦将成立一个资金为1000亿欧元的基金,可以直接购买股权,并为违约企业提供4000亿欧元的贷款担保。4月23日,联邦政府又为国内短工提供了100亿欧元的补贴。
德国的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5月初德国的疫情基本稳定。联邦政府与各州经过详细协商,决定逐步放宽一些限制,但总体防控仍将继续。具体而言,这些举措包括:学校将从5月4日开始逐步复课,商业规模较小的商业中心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恢复营业。默克尔敦促公众保持谨慎,以巩固已取得的“微弱胜利”。之后,联邦政府再次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放宽限制,在卫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放更多的公共场所,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家人以外的人接触,但必须采取社交距离1.5米、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等措施,并逐步开放与周边国家的边界。
在这场全世界的考验中,德国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将国内疫情的严重程度降到了较低的水平,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榜样。根据德国民调公司Dalia Research的调查,71%的受访者对德国抗击疫情的表现感到满意,这要比美国高出11%,位居世界第一。[12]举措相似性对比
政府主导,统筹安排
在防控措施上,我国积极应对,十分重视。陆续在一些地方采取了“封城”“封区”和“封校”等必要的应急措施。如在2020年1月23日,疫情严重的武汉被完全被隔离,其他省市也对所有感染者及其接触者进
行了隔离和观察,取消了所有大型活动,关闭了电影院和剧院。此外,从国外进入中国也受到严格控制,进入中国时采取严格的检测措施。[13]数个多月来,中国政府已向14亿人提供物资,确保抗疫举措的顺利进行,这也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
2020年2月26日,联邦政府成立了由卫生部和内政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 “危机应对小组”,专门负责讨论和制定国家防疫战略,并向州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应对策略。随后,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防疫专项措施,包括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停课,全面实行边境管制等。直到5月3日疫情平息,政府的“交际限制”才逐渐开放,学校开始复课。6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电视讲话中宣布:“到目前为止,德国比较顺利地度过了危机,德国的防疫工作也即将结束。”[14]在这场全世界的考验中,德国将国内疫情的严重程度控制在低水平,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典范之一。
科学防治,努力抗疫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呼吁科研人员开展抗击新冠疫情的科学研究,并积极开展应急科普工作。钟南山和张文宏等专家积极发言,用数据对疫情进行分析,使真相超越了谣言,有效地提高了公众对疫情的认识。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复杂性,中国政府加强了科学研究,迅速讨论研究了新冠预防和控制的策略。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分离出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株。6月19日,首批抗新冠病毒的疫苗开始被批准用于临床试验。[15]
德国主要依赖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信息和专业预测,该研究所是研究和预防流行病的权威机构。3月份德国发布的关于新冠疫情的文件中展示了其充分依靠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数据和信息:德国在大流行性流感应急预案中,考虑到疫情可能的扩散和演变,将控制疫情的措施分为遏制、稳定和保护三个阶段,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逐步应对。德国加大对新型冠状疫苗的研发投入,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并在政府风险偏好的背景下,可在高风险人(基层患者和老年人)中开展新冠疫苗的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力争尽快将首批
050
当代思潮
可用疫苗推向市场。
经济扶持,援助企业
新冠肺炎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中国采取了
很多措施。中国政府降低了对经济增长的预期,并发布了积极的
货币政策。央行设定的赤字率将再提高0.2%。赤字增加的原因,
主要是为了抵消对受到严重影响的工业和中小型企业实行的的减
税。此外,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充足资金建设医疗设施、抗击
疫情以及解决现有医疗体制所带来的问题。落实财政政策,降低
融资成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降低成本,减税降息是当前
工作的重点。[16]
3月13日,德国财政部长舒尔茨和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宣布了
一揽子经济政策,旨在保护就业和帮助企业克服困难。联邦政府将
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员工设立“防护伞”。德国政府还宣布了一
系列刺激措施,包括批准总额超过12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并向资金链紧张的企业提供贷款等。为了帮助企业自救,政府还将制定新的措施,保证企业的灵活性。[17]
国际合作,联合抗疫
中国在取得国内抗击新冠疫情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对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抗疫援助。中国对各国的防疫援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8](1)医疗救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中国向世界各国提供医疗用品,有效缓解了受灾严重国家防护性医疗用品短缺的问题;(2)提供医疗技术和医疗经验的支持。中国已向伊朗以及塞尔维亚等国派出医疗团队以帮助这些国家。(3)资金支持。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捐赠2000万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疫情期间,德国帮助其他欧盟国家的重病患者,并提供各种医疗设备,打破了最初的自给自足策略,促进了欧盟国家在疫情期间的团结。德国充分展示了其在这一流行病中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是近年来最大的突发性灾难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作为首先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中国和德国在全球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德两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为世界各国建立疫情应对机制提供了借鉴。为此,总结中德两国防治新冠疫情的成功经验以及向世界各国分享中德防疫抗疫的经验,对全球疫情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病毒不应该被政治化,疫情不应该被国家化。而是应该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尽可能地控制疫情,减少疫情对人类的危害,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所以各国政府都要面对现实,充分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不要再把病毒政治化,而是应该谦虚地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寻求其
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这也表明了,中德两国之所以能够在疫情防控方面脱颖而出,主要是两国在疫情防控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而且这些措施颇为相似。这也证明了我国防疫抗疫举措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不应该成为一些国家在疫情期间针对我国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任江萍,凌锋,孙继民等.部分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2020(6):12-15.
[2]徐家良,张圣.中国疫情防控多主体关系的动态诠释[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5):47-58.
[3]德国总理默克尔首次就新冠肺炎疫情发表电视讲话[EB/OL]. (2020-03-19)[2020-04-27]./ chn/xwdt/t1.htm.
[4]保建云.全球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J].人民论坛,2020(5):40-43.
[5]张伟.中国疫情防控的斗争实践彰显了什么[J].人民周刊,2020,(16):76-77.
[6]Corona-Virus:Erster Fall in Deutschland besttigt [EB/OL]. (2020-01-28)[2020-04-26].www.spiegel.de/wissenschaft/ medizin/corona-virus-0f.
[7]包涵川. "属地动员":一个理解中国疫情防控模式的分析视角[J].理论月刊,2020(6):80-86.
[8]徐滔.中国抗击疫情彰显独特优势[J].红旗文稿,2020(11):25-26.
[9]蒙自.共抗新冠肺炎疫情 共谋世界卫生安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国际合作伙伴高度评价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J].当代世界,2020(3):44-46.
[10]COVID-19 Pandemic Data [EB/OL](2020-02-24)[2020-04-27].en./Template:COVID-19_data.
[11]黄萌萌.新冠疫情:德国联邦制度面临考验[J].世界知识,2020 (7):42-43.
[12]李超.德国新冠疫情防控举措[J].国际研究参考,2020 (5):9-14.
[13]李文豪,熊鹏,赵心海,等.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疫情的策略和经验[J].上海预防医学2020,32(9):704-711.
[14]Leesa,Lin.殊途同归的全球抗疫路[J].中国卫生,2020(4):86-87.
[15]沈爱武,胡才兵.中国疫情防控彰显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性和人民性[J].新丝路(下旬),2020(7):67-69.
[16]智艳,罗长远.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思考[J].学习与探索,2020(4):99-105.
[17]张又锡,丁纯.新冠疫情中的德国社会保障[J].中国社会保障,2020(9):28-30.
[18]牛磊.携手后疫情全球合作 全面打造中欧工程领域命运共同体
[J].国际工程与劳务,2020(7):13-14.
05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