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处理的研究
摘    要:在信息时代,网络中蕴藏着海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熟练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加
工,是开启网络信息资源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本文信息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出了,分析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着重谈了选择恰
当的软件与方法对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处理与加工,以服务于我们的学习与教学实践活动。关键词:网络环境;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加工
    一、研究原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提出: 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不难看出,“三通两平台”主要是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同时,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
程,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必须走“边建设、边开发、边应用”之路。在加强硬件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大力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我国的 1200 多万名中小学教师,这些教师是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主力军。 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由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关注重点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变为推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与共享,不断推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蕴涵了大量教育信息的各种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日益显著, 它能有效地支持师生教与学的活动, 促进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是促进信息时代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促使教育教学资源的形态、组织形式、表征方式、传播形式以及加工方式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后的教育教学资源称为“信息化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对信息的社会价值的普遍认可,信息化教学资源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部分,而不仅仅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师生共同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并且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教与学” 要求师生转变观念,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改革以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普及、渗透与应用为重要基础,并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突破口。
  (一)教学资源的含义 
    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过去人们较多关注的是自然资源,处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人们则

更加关注智力资源与信息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为教与学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1]。对于教学资源的划分,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教学资源划分为诸多不同的类型。依据表现形态划分:
可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设备、场所等具体设施称为硬件资源,各种媒体化的教学材料和支持教学活动的工具性软件称软件资源。依据本质属性划分: 可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教学过程中用于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个人或体称为人力资源,由教育信息、教学媒体以及教学场所构成的资源称为非人力资源。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核心,蕴涵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够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有价值、有作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信息化教学资源既包含物质资源也包含信息资源,或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其中硬件资源主要是指网络教室、多功能语音教室、电子书包、触控一体机、数字课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各种信息化硬件设备;软件资源包括多媒体素材、课件、网络课程、电子图书等教学材料和工具。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资源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的局限具有其自身的特性,认识和把握这些特性有
助于我们从本质上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从总体上来讲,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一)处理数字化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构成要素如文本、图形和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信息转换器抽样量化,由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而存储在信息技术设备上,可以实现随意的信息传送、接收、共享、组织和存储。
  (二)呈现多媒体化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表征方式呈现多媒体化,即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信息以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恰当地组织呈现,这与传统的单纯用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资源的方式相比要丰富得多。多媒体技术给学习者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传输网络化
    信息化教学资源可通过网络终端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教学信息传递的形式、速度、距离、范围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避免了其它媒体信息在查时所受到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协作式学习以及跨时空的资源共享。 免费平台源码资源网
  (四)组织超文本化 
    超文本是按照人的联想思维方式以“去中心”和非线性地组织、管理和利用信息的一种

技术。由于超文本信息组织的联想式和非线性,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便于学习者进行联想思维。另外,由于超文本信息结构的动态性,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认知特点重新组织信息,按照不同的学习路径进行学习。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划分为不同类型。目前常见的信息化教学资
源类型主要包括八类,分别有电子图书、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和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网络课程、认知工具、仿真系统和教育游戏等[2]
1.电子图书:指借助数字化技术形成以二进制编码,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通过计算机、手机、电子阅读器等设备显示的图书。
2.媒体素材:指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和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3.教学课件:指用来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软件,根据运行平台划分, 可分为网络版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
4.教学案例:指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各种媒体元素组合表现的具有现实指导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事件或现象的资源。
5.网络课程:指通过网络表现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6.认知工具:指帮助学习者完成对信息收集、整理、处理、创造和表达,且能有效促进学习者思考和认知的操作工具。
7.仿真系统: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的用于特定技能训练的软件。
8.教育游戏:指根据教学需要,在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游戏理论指导下开发的,兼顾教育特性和游戏特性,同时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和娱乐目的,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计算机软件。
  五、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一) 全文搜索引擎
    在因特网上,最常用的信息资源的获取就是全文搜索引擎,它是从互联网上提取各个网站的信息(以网页文字为主而建立起数据库,并检索不用户查询条件相匹配的记录,然后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如:百度网、Google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