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中心建设方案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的新闻宣传工作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知识高度密集、青年体集中的高校,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以高校师生、校友、家长等作为主要传播对象,受众特殊的高校宣传工作,如何立足新闻宣传工作所处的新时代背景,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利用“融媒体”的宣传效力,打造高校新闻宣传全媒体覆盖的“新闻厨房”,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全国高校在不断探索“宣传+”与“互联网+”带来的契合点,构筑“新闻厨房”,深度融合校园媒体,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理顺高校新闻宣传构筑的机制体制,建立更大、更高效、更具引导力的新闻传播舆情监测平台,以使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新闻宣传工作现状
目前,我校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刊、手机电视台、校广播站、校园网、新媒体移动客户端等,它们构成了学校重要的舆论、展示和师生交流的平台,发挥着舆论引导、信息传递、文化传播、思想引领等功能。
校报的优势在于其权威性、深度性、专业性,是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和解读者,可反复阅读和长时间收藏,但考虑到《传媒人报》发布周期和印数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和广泛性,新媒体兴起后,以校报为首的纸报在校园媒体中逐渐弱势,受众范围锐减。校园广播和手机电视台等视听媒体,由于其传播受时空、设备等限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面临发展瓶颈,日渐式微,主要功能逐渐过渡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制作高校专题片和视频材料,并将手机电视台制作的专题节目的发展阵地转移到了校园网。校园网集文字、图片、视频、等于一身,信息量大、更新迅速、文图兼备,因其信息传播的迅速便捷在我校受众较多,但随着、微博、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兴起,校园网宣传的力度和覆盖面有所缩减。在高校中,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远超传统媒体。手机媒体因其通讯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强大,成为师生获取学校信息的重要渠道,其点对点传播的特性,可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宣传的覆盖面日益广泛。
尽管我校的媒体形式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态势,但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互相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有效应用,各种媒体形式需要扬长避短、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宣传格局和平台,以使宣传效力最大化,这对于我校新闻宣传工作而言,既是良性选择,也是大势所趋。
二、发展目标
以互联网为导向,先进技术为支撑,建立符合媒体融合趋势的机制体制为保障,整合校报报刊、校园网、手机电视台、《传媒人报》、移动客户端“五位一体”媒体的信息、人力和智力资源,进行采编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多级放大、多渠道融合、多平台互动的新型多媒体采编中心,提升校园媒体竞争力,促进我校完成向新媒融合的转型与升级,为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技术、人才、模式,致力打造“融媒+政务”、“融媒+商务”及“融媒+服务”的全新传播体系。
1、品牌融合:策划重大活动打造品牌塑造平台
校园媒体互动融合并非空洞的融合,需要不断设计促进融合的载体,通过载体搭建交流平台,建立联系机制。以特内容设置为目标,以打造共同栏目、共同品牌为切入点开展融合。有了共同语言,便会增进交流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增进联系,进而将常态化融合机制落到实处,校园媒体资源的从新配置和内容的实际互动,可收到双赢的效果。
2、新闻融合:形成合力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新闻网站设计传媒行业无论如何发展,都会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媒体融合有利于作出有影响力的新闻。要让校报校刊、手机电视台和移动客户端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角度多样、内容丰富、层次鲜明地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深入报道。题材上互相借鉴,各尽所长,真正做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补充和联动,使新闻信息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三、重点内容
1、成立融媒体采编中心。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在采编中心进行统一报道部署、统一策划主题、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稿件,全媒体运作发布。把各个业务板块进行合并,兼具跨平台、跨网络、跨体的发布运营能力,一次生产多次包装发布,从内容层支持跨媒体组合编排,实现视频、图文交叉叠加,最终打造融媒体平台的全方位立体资讯服务发布体系。
2、建立组合信息终端平台。集校报报刊、校园网、手机电视台、摄影棚、演播室、录音棚等为一体化终端平台,并为此进行一体化的内容设计和生产,不再将每个终端视为各自独立的媒体,单纯进行内容设计和生产,将所收集的信息都通过组合信息终端平台发布。这
个系统支持图文、音视频、短信、直播等多种信息录入和远程写稿。融媒体采编中心人员可以共享平台,在平台上直接选稿和分发稿件,发挥新闻时效性最优化。
3、建立统一的全媒体数据库。搭建起六大信息存储仓库,即:文字数据库、图片数据库、音频数据库、视频数据库和历史资料库、成品稿库组成的全媒体数据库,努力使其成为区域性、专业性、多媒体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
4、成立新闻厨房工作室。集中对所有栏目进行统一的制作、包装、发布。所有录制设备集中在一个场地,或者形成采编录播分化工作室模式板块,将各环节分配到各个工作室,利于精细化制作,按每天或每周,由融媒体中心负责人根据其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岗位下派工单。设备由各工作室分化使用、人员集中调配,节目(栏目)严格把关审核、科学性播出,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效益和新闻的传播效果。
5、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积极建立商业运作模式,建立新型有效的考核机制体制,探索媒体融合发展条件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传统媒体向、微博、手机端、PC端和iPad等智能终端推广,主要业务朝网络信息、大数据服务等主流媒体平台延伸发展。
四、采编流程
1、容聚合阶段:因某个时间而引发整个融媒体中心生产流程;
2、研究阶段:融媒体采编中心对该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确认新闻事件选题和报道方向,进行人员任务分配,最后进入内容筛选、节目收录和记者采编等工作。内容筛选是对外部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进行选取与摒弃。节目收录是现场采访和收录现场报道的视频、音频和图文信息。
3、业务协作阶段:经过内容筛选、节目收录、记者采编的视频、音频和图文数据,需要融媒体业务生产团队共同完成粗加工,融媒体业务生产团队由素材采写、音视频收集、网络新媒体等多个业务部门的编辑构成。各业务部门编辑沟通协作完成该事件素材的初步加工,即节目初编。针对该新闻报道事件,生产出满足不同发布终端要求的节目素材,主要有超高清视频、低码率视频、图文稿件等构成。完成粗编的节目素材需要经过节目初审环节,该环节主要完成内容初审和技术初审。节目初审之后,进入手机电视台版块的新闻素材,按照手机电视台播出标准,对新闻事件视频和图文稿件进行节目配音、节目视频剪辑
等工作,最后生成满足播出要求的高标清码率视频。进入校报校刊板块的新闻素材,按照《传媒人报》发刊周期要求,生产出该事件的图文资讯报道。进入新媒体板块的新闻素材,按照网站、手机和特殊终端等标准,生产不同码率的视频内容和不同长短的图文资讯。最后,生产不同标准的节目需经过最终审核,才能分别进入发布平台和媒资系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