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Android程序设计》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针对移动互联应用开发企业的Android 开发岗位,经过对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为适应具备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和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任务
《Android程序设计》课程通过与城铁查询相关的实际项目学习,增强学生对专业AndroidUI开发知识运用的认识,让他们熟练掌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熟练掌握集合与泛型存取方法,熟练掌握Android基本控件的使用方法,熟悉Android布局管理的方法,从而满足企业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
3.课程要求
通过理实一体的课程学习,培养学生AndroidUI开发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法律意识,养成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养成勇于奋斗
、乐观向上,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从事Android 开发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基于Java的面向对象开发技术;
(2)掌握Java集合的创建、存取方法;
(3)掌握Java泛型的使用方法;
(4)掌握I/O流操作文件的方法;
(5)掌握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的方法;
(6)掌握Android的各UI控件的使用。
(7)掌握Android布局管理方法。
android编程入门指南 pdf
2.能力目标
(1)会实现Java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会使用I/O流操作文件系统;
(3)会使用集合存取数据;
(4)会搭建Android的开发环境;
(5)会使用Android的各UI控件。
(6)会布局Android的各UI控件。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查错、纠错的能力;
(6)较强的自我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快速跟踪计算机软件的新技术及开发技术的新动态。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Java程序设计》,通过前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Java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备控制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存取、方法定义和调用的基本能力和技能,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AndroidUI开发》,该课程的学习一定要以本课程所学习的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集合与泛型存取、Android基本控件的使用、Android布局管理为基础,如学生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Android平台应用开发能力,将对学生学通这些课程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教材的选用
1.教材选取的原则
教材选用时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以真实任务为驱动,在真实环境中介绍Java程序设计知识和技能,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符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
2.推荐教材
(1)《Android开发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
(2)《Android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六、教师要求
1.具有丰富的Java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经验。
2.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课堂组织能力。
3.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建立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适合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4.项目课程在培训职业能力和和传授相应知识的同进,必须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和行为习惯,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节约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文明施工等职业意识。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1.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评”的一体化教学,实训室应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项目展示、模拟软件,能同时开展讲授、训练和项目教学。
2.该课程要求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完成,以实现教、学、做、评合一,同时要求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方便下发教学任务和收集学生课堂实践结果。
八、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文件,及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案例库、试题库、在线开放课程等资源。建立互动交流网络平台。
九、考核方式与标准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但要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还要求学生掌握一
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利于今后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既有理论知识考核,又有学生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