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葡萄牙的远东政策及
对澳门经济的影响
杜俊华要: 抗战时期,葡萄牙因经济、军事、人口、面积等原因,已经沦落为世界上的三流国家,为使澳门免于被日本摘
占领,在中日两强中不得不采取“中立偏日”的远东政策,使澳门继续在葡萄牙的统治之下。香港沦陷后,澳门远东国际“自由港”地位,以及香港的资金、技术等向澳门的涌入,使澳门获得了“经济繁荣”的机会,但这种经济繁荣是暂时的、畸形的,是伴随着严重通货膨胀的“经济繁荣”。而随着战后香港国际港口城市的恢复,澳门经济的衰落也成为了必然。
关键词: 葡萄牙;远东政策;澳门经济
DOI:10.16059/jki43-1008/c.2015.01.035
抗战时期,因受实力的影响,葡萄牙在远东奉行“中立”政策,但又采取“实利主义政策”而随远东国际形势的变化左右摇摆,澳门继续在葡萄牙统治之下,这使澳门“赢”得了“暂时繁荣”的时机。相比较而言,学界对抗战时期香港的研究成果颇丰,而对抗战时期澳门的研究较少,从葡萄牙的实力、对策角度探讨与澳门经济发展的成果更是很少。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之作进一步的研究。Maur i c
i o Teixeira,1940 年10 月29 日担任澳门总督) ①,为了维持其在澳门的统治,依据葡萄牙的实力,在中国和日本两强的争斗中执行“中立”政策。
抗战时期,作为澳门宗主国的葡萄牙,其整体实力在世界上处于三流水平。首先在军事实力方面,从武器装备上看,葡萄牙也与美、英、苏、法、德、意、日有很大的差距。从兵种上看,葡萄牙当时最主要的是海军,陆军数量和空军数量较少,葡萄牙也根本没有实力到东亚与日军作战。甚至在1942 年初,荷兰人出兵占领了属于葡萄牙的殖民地帝汶
岛部分②。因此,葡萄牙在远东既没有军事对抗的
实力,又没有后勤保障,不能同中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苏联等大国实施强硬政策。其次,从国
土面积来看,葡萄牙在世界上只是一个中小国家。
一实力: 抗战时期葡萄牙在国际上的三流地位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葡萄牙人巴波尔( Ar-
tur Tanagnini  de Sousa Barbosa,1937  年4 月11 日至
1940 年10 月担任澳门总督) ,以及戴思乐( Gabriel
作者简介: 杜俊华,历史学博士后,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400044)
基金项目: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项重点项目资助( CQUMYB2011 -04)
①赵鑫珊: 《澳门新魂》,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年,第251 页。
②[美]查·爱·诺埃尔,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翻译组: 《葡萄牙史》上册,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74 年,第397 页。
173
其国土面积只有92391 平方公里( 领土和领空总和) ,国土狭窄,导致其军事战略纵深不足。其三,从经济实力上看,抗战时期的葡萄牙已经大为衰落,沦为二、三流国家。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葡
萄牙综合实力就已极大下降,不仅国内存在财政崩溃、社会秩序紊乱的危机,国际上也在讨论瓜分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①  其四,从人口数量方面来看,葡萄牙是人口小国,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年代的
战争中,人口数量的多少,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其不仅不能与有着4 万万人的中
国相比,与有几千万人口的日本相比,也悬殊很大。其五,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偏居南欧的二流国家葡萄牙在二战中的地位也不是特别重要。二战期间重要的战略地区是太平洋地区的东亚、东南亚,西欧、东欧,以及北非地区。这种表现得到了日本人的赞许。1939 年2 月,当澳门警察厅厅长葛古诺访问日本时,备受日本礼遇,日本外相及海相一再“感谢中日冲突时袄喷给
予的合作,日本政府铭感于心”。④1939 年9 月16日,4 名澳葡便衣警察搜查了国民党澳门支部在澳
门马祖阁街15 号澳门中德中学楼上的私寓,并将国民党澳门支部常务委员周雍能“请到”澳门警厅
问话。21 日,澳门华务局长葡人施多尼又召见澳门商会主席徐伟卿等人,并“恫吓”“他们必须安分
营商,勿参与抗日运动”,如果继续参加抗日活动,极有可能被“罚令出境”。⑤1940 年冬,在广州等华
南地区城市相继沦陷、香港岌岌可危、澳门面临日军威胁的情况下,当英、法两国驻广州领事在是否领取日本人签发的通行证问题上表现“不明智” 时,葡萄牙驻广州领事,认为目前在这里乃至租界发号施令的是日本人,英法拒绝是多么的不识时务。⑥澳葡当局还配合日本的要求,宣布禁止一切公开的募捐活动,对抗日救亡团体采取了不友善的态度,对日本则以“谦让”、妥协为主。如允许日本驻兵澳门并设立间谍机构、允许日本利用澳门新闻媒体宣扬“大东亚共荣圈”。⑦
当然,抗战后期,面对法西斯的即将败亡,澳葡当局也寻求与中共、国民党的合作。中山九区抗日游击队在澳门设立了不公开的办事处,不仅募得了捐款,还购得了一部无线电台、一些医药和一批军需品。游击队则应澳葡当局的要求,逮捕了刻意与游击队为敌,又猖狂扰乱澳门治安的汉奸特务“老
鼠精”。⑧对国民党在澳门的活动,澳葡当局也曾暗中默许。属于国民党高官吴铁城体系的周雍能,是国民党澳门支部的负责人,香港沦陷后在澳门总
督的许可下,继续留驻澳门。他利用与澳督的私人
关系做掩护,在澳门成立电台,汇集日军在香港的行动,汇报滞港国民党人行踪,并将消息发往韶关,
转重庆,同时使吴铁城能充分掌握港澳情况。⑨ 在澳门的国民党支部成员在澳葡的暗许下,还进行了救济归侨,归侨抵澳后,或转广州湾进入边界,前往
葡萄牙对瑞典比分二应对: 萄萄牙“中立偏日”的远东政策
为了确保澳门作为殖民地的存在,夹在“东亚
双强”中、日之间的葡萄牙,始终表达“中立国”立
场。“七七事变”后,葡萄牙政府给当年参加布鲁塞
尔会议的葡方代表团的指示是“葡萄牙政府针对远
东冲突的政策一直是,而且将继续奉行的是彻底的
中立”。②会后,葡萄牙政府亦开展了一系列外交
活动,采取“等距离”(equidistancia)  接触的“中立
政策”。③根据国际法的规定,澳门作为葡萄牙在
远东的“殖民地”,自然取得了不受占领的法律
保障。
但是葡萄牙当局事实上并没有真正严守中立,
而是在日本侵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向日本倾斜。
1939 年初,日本驻澳门领事向澳葡当局提出: 禁止
通过澳门向重庆政府管制下的地区提供军事物资
和交通器材; 全面取缔反日宣传、谣言、印刷品和组
织。澳门政府对澳门的报纸尤其是华文报纸“实行
新闻预检制度”。全澳门的中文报纸、书籍要在付
印前将清样送至澳葡政府新设的“出版检查委员
会”下设的“中文科”接受严格检查。澳葡当局的
①[美]查·爱·诺埃尔: 《葡萄牙史》上册,第389 页。
②[葡]莫嘉度著,[葡]萨安东编: 《从广州透视战争》,舒建平等译,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年,第18 页。
③⑥⑦A ntóni o V a s c o nce l os de Sa l danha ed.,A G ue rr a v is a d e C an t o–os r e l atór i o s d e Vaso M ar ti n s M o r gado,C nsul-G e r al d e P o rt u g al e m C ant o,
sobre a Guerra Sino -Ja o ane s a,pp.15 -16.
④《中葡关系大事记》,转引自黄庆华主编: 《中葡关系史( 1513 -1999》,合肥: 黄山书社,2006 年,第1325 页。
⑤《中国国民党澳门支部呈总支部报告》,民国二十八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侨务管理档案·全宗号·二十二———471,政治动态档案。
⑧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山抗战史》,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42 页。
⑨周雍能: 《周雍能先生访问纪录》,台北: 中研院近代史所,1982 年,第154 -155 页。
174
国内各地。①
资金转移到澳门。因此,战时远东国际大环境的剧 烈动荡和周边政局的紧张,使澳门的经济结构也发 生变异,出现了经济上 的“畸形发展和短暂的繁 荣”———业、金融业、国际贸易业 繁 荣,而 传 统 的优势手工业火柴、神香、造船、爆竹却发展缓慢。 在和平时期,香港背靠实力强大的英国,是 远 东著名的 国 际 港、重要的金融城市和国际 贸 易 城 市,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也很强,集 中 了 大 量 的 工商业。加之,香港与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 接壤,使香港的经济发展水平很高。而澳门则因为 背靠实力急剧衰落的葡萄牙,加 之 澳 门 本 身 的 面 积、位置与香港相比,也有劣势,与中国广东经济的 发展也不太密切。所以抗战前澳门的国际贸易和 金融业发展缓慢,而传统的优势工业火柴、爆竹、神 香等工业则成为工业支柱。据 资 料 统 计,20 世 纪 30 年代( 抗战前) 澳门各类出口产品在澳门出口总 值只 有  1000  万 元 左 右,其中爆竹和火柴都为
15. 9% ,神香 6% ,轻工业产品纺织品只占 5. 3% 。
④ 1937 年前,澳门只有工厂 120 家,而且以手工业为 主,靠 廉价劳工和政府 对原料的低课税得以维
持。
⑤ 首先,随着大量工商业和服务业迁入澳门,澳 门的传统优势工业火柴业、爆竹业、神香业,以及渔 业等急剧衰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守备比 较空虚的香港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香港很快沦陷于 日本人之手。许多香港人 带 着 资 金、技 术、管 理 经 验、文化等涌入距离香港较近的“中立城市”澳门, 使澳门成 为战时中国华南地区 的
“经 济 和 文 化 中 心”。而澳门的面积较小,开办工厂企业的场地、设 备有限,面对大量优势现代工商业从香港 涌 入 澳 门,使资本家不得不淘汰原先落后 的 产 业,而 选 择 新型效益好的产业。而华南地区的沦陷,也使澳门 原先的传统企业在原料来源渠道 上 几 乎 断 绝。当 时澳门的一家报纸报道: “因原料来源困难,本澳各
( 火柴) 厂暂 停 制 造。”⑥ 爆 竹、神 香 业,也 因 日 军 对
澳门附近地区的不断入侵和封锁,使生产原材料不 能得到补充而纷纷减产或停业。在渔业方面,1921 年澳门的渔民还 有 6 万 多 人,但 到 1940 年 已 下 降
三 结果: 抗战时期葡萄牙的继续统治与澳门 经济的“暂时繁荣”
由于葡萄牙的委屈退让 和“中 立”,抗 战 时 期 日本人没有占领澳门,而由葡萄牙继续殖民统治澳
门,这也为澳 门 经 济 在“社会的和平环境”下 “发展”打下了基础。
( 一) 抗战时期葡萄牙对澳门的继续统治 抗战时期日本人没有占领澳门,除了葡萄牙的 “中立”政策的主要原因外,还 在 于 以 下 因 素。首
先是 “巴西照会”。由于抗战爆发前后,在 巴 西 的 日本侨民已有四十多万人。而巴西曾被葡萄牙长 期占据,两国素有往来,关系密切,巴西有不少葡萄 牙人后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巴西关系密切的 葡萄牙,通过巴西照会日本政府,如果日军侵占葡 萄牙控制下的澳门,葡方则将促使巴西政府将住在 巴西的日侨全部遣送回日本。而在日本全面侵华 之时,移往巴西的日本人已达 300 万人。于是日本
与葡萄牙 签 订 密 约,放弃军事占领澳门。
②  其 次, 日本把里斯本和澳门都作为日本的情报收集基地, 比日军直接用武力占领澳门对日 本 更 有 利。由 于 葡萄牙是中立国,故首都里斯本深受同盟国和轴心 国的重视,都把里斯本作为收集情报的重要基地。
对澳门来说也如此。③  因此 1941 年 日本在澳门设
立了领事馆,常用暗号形式将有关重庆方面的情报
送往日本。其三,日本占领 香 港 后,澳 门 对 于 日 军 来说无太大的军事和经济价值,而葡萄牙对日本表 现的谦卑合作态度,也使日本和葡萄牙一直未出现 太大的利益冲突。
( 二) 经济结构失衡的经济“欣欣向荣” 战时,澳 葡殖民当局在远东实行偏向日本的 “中立”政策,使澳 门“赢”得了一个相对比较 的社会政治环境,随着英国的殖民 地 香 港,以 及 中 国华南比较发达地区广州等地的沦陷,一些与日本 为敌的英、美、法等国在香港和华南地区的企业,不 得不 把 资 金、技 术、企 业 转 移 到“中 立”城 市 澳 门, 一些企业人才也来到澳门;  与此同 时,在 香 港 和 华 南地区的一些爱国华侨工商业资本家,也把企业和 ①《五届十中全会驻港澳总支部工作报告书》( 1942 年 10 月 31 日) ,《中国国民党会议档案》,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藏,档号: 会 5. 2 /179. 8.
②赵鑫珊: 《澳门新魂》,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年,第 312 页。
③宜野座伸治: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澳日关系》,《澳门研究》第 5 期,1997 年,第 76 页。 ④彭琪瑞等: 《香港与澳门》,香港: 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 237 页。 ⑤邓开颂等: 《澳门史话》,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第 73 页。 ⑥傅玉兰: 《抗战时期的澳门》,文化局澳门博物馆,2001  年,第 26 页。
175
至2 万人。
其次,从香港和中国华南地区逃亡澳门的难民中的富商和企业老板,加大对第三产业如服务业、娱乐业的投资。特别是香港被日军攻陷后,原来避居香港的大陆难民以及香港民众从港抵澳,这些人很多都是富商和地主,而大量人口涌入澳门,也使澳门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有了消费的体。
富有者因逃避战乱而携带大量黄金、白银与外币到“中立地”澳门,香港沦陷后,银号迁澳门很多,增加至70 余间,使澳门的金融业迅速发展起来。据估计,当时澳门黄金的储存量达  5 -10 万两⑤,现金、期金投资生意也非常“兴旺发达”。
其四,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但结构失衡。香港的沦陷,以及中日双方对战争物资的需求,使作为“中立”城市的澳门成为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进出口贸易中转站,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表1抗战时期澳门人口变化情况表①
人口总数( 万)增加的人数( 万)年份
1937
1939
1940 1944( 9-10)
15
24.5194
37.4737
53
表21939 -1943 年澳门从大陆进口
和向大陆出口货值表( 单位: “国币”元) 9.5
13
8
年份从大陆进口货值向大陆出口货值
1939
1940
1941
1942
26637667
19627438
50332180
51831596
2007260
11427623
9357753
7494626
从上表看出,随着日军对华南的进攻,广州沦陷后,有大量广东人涌入澳门,从1937 年澳门总人口只有15 万,到1940 年时已经增加到37 万余人,
增加了13 万人,增长了1. 5 倍。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香港的沦陷,迁往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及其他不愿做亡国奴的香港人,都涌入了澳
门。澳门的人口总量也由太平洋战争前夕的1940 年的37 万余人,增加到1944 年10 月的53 万人。这些涌入澳门的人员,素质都比较高,有技术、文化、管理经验、资金,对促进澳门的经济社会繁荣起
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富商地主开始租用部分场地,盖起了楼房,设立了仓库,改善了他们的居所,甚至办起了学校。②他们带来澳门的财物、资金、商机和管理经验使澳门的运输业、旅馆和酒店业、茶楼业、娱乐事业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1940 年7 月7 日的澳门《大众报》曾报道: “大批中国人为躲避战火,连日均纷纷迁来濠海( 澳门) ,……这些不知亡国恨的有钱中国人的到来,顿使澳门的‘酒店旅邸亦几租赁一空,而饭店食馆则其门庭若市。’”③尤其是澳门的业在此时期显得更是繁荣。1940 年7 月
7 日的《大众报》也有类似的报道: “当夫夕阳西下,华灯初上之时……,盖白鸽票与铺票之开彩,悉聚于是,辉煌之灯牌,左右高悬……男女毕集,村俏咸齐……”④
其三,澳门金融业也在香港资金涌入后得到了
快速发展。抗战时期,包括香港、中国内地的一些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从1939 年至1942 年的近4 年时间里,澳门与内地的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1941 年澳门从内地进口的物品价值达5033 万元,是1939 年的1. 9 倍,而同期出口则是1939 年的4.7 倍。这说明: 澳门在抗战时期从大陆进出口的货值很大,澳门成为内地对外贸易并获取外汇的一个重要渠道。又如:
表3  澳门拱北海关进出口贸易数值( 1937—1942) ⑥
( 单位: 法币元)
年代洋货进口土货出口
1937
1938
1939
1940( 5-12)
1941
1942
4016542
7036864
26637667
19627438
50332180
51831596
3697613
7036864
20072607
11427623
9357753
7494626
从上表也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抗战的持续进行,澳
门拱北海关的进出口贸易竟然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在1941 - 1942 年的日本即将进攻香港
或进攻香港后,角转变为远东“中立国际港”的澳门更是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1941 年拱北的进口洋货价值是1937 年时的12 倍多,是1939 年的1.8 倍左右,而土货进口也接近增加了两倍。当然,上表数据还显示,战时澳门拱北进出口贸易还
①②[葡]施白蒂、金国平: 《澳门编年史·二十世纪》,澳门基金会,1999年,第83、277页。
③转引自查灿长:  《转型、变项与传播:  澳门早期现代化研究(  战争至1945 年)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年,第200 页。
④转引查灿长: 《转型、变项与传播:  澳门早期现代化研究(  战争至1945 年) 》,第201 页。
⑤⑥查灿长: 《转型、变项与传播:  澳门早期现代化研究(  战争至1945 年) 》,第201、203 -206 页。
176
呈现出一个显著特点: 洋货进口的数值大大大于土货出口的总值,与1937、1938 年洋货进口与土货出口数值基本持平,不同的是,在1941、1942 年,洋货进口的贸易数值是土货进口数值的5 倍以上。甚至在洋货进口数值持续攀升的同时,土货出口贸易数值却持续下降,这也证明了战时澳门外贸经济的“结构失衡”。
其五,抗战时期澳门的物价飞涨比较严重,尤其是粮食价格更是涨得离谱。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美、荷、中等国与日本处于交战之中,澳门的海上交通几乎断绝,海外大米无法用船从海上输入,致使澳门的粮食只能来自中国内地。而抗战时期无论是中国沦陷区还是国统区粮食价格都飞涨,商人只好从内地用高价购买大米、面粉等粮食,进而以更高的价格售卖。加之日军、汉奸又从中囤积居奇,谋取暴利,这使澳门的粮价迅速攀升———涨了30 倍之多。当时澳门只有望厦  1 个粮食配给站,公家米定量为每人每天只有  4 两,而排队抢购的达七八万人,许多人因无钱购买粮食而惨遭饿死。① 因黑市米价8 元以上,普通劳动者平均日薪只有1 元,按此价格计算,劳动者只能每天买2. 5 两大米。② 而在抗战前,澳门不仅粮食供应比较充足,食品出口还是其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据资料
统计,20 世纪30 年代( 抗战前) 澳门各类出口产品在澳门出口总值中,食品占18.5%,排产品出口第二位。③
其六,抗战时期澳门“经济繁荣”是战时国际形势嬗变的结果。战时澳门经济的发展也因澳葡当局执行“中立偏日”的政策,遭到美国飞机的轰炸,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1945 年1 月中旬至7 月下旬,美国轰炸机因澳葡当局向日军提供燃料,对澳门半岛及环岛进行了  5 次轰炸,澳葡当局提出了抗议,但美国照样继续对澳门进行轰炸,直到日本投降④,这对澳门的经济也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香港恢复了远东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地位,广州也重新恢复了中国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面对香港、广州等地,尤其是香港的竞争优势,许多迁往澳门的香港企业和广州的企业、资金也纷纷回流,一些在战时流入澳门逃难的民众也返回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人口锐减———从40 多万人减少至15 万人左右,致使澳门的经济很快衰落。
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已经沦落为全球二、三流国家的葡萄牙,为了维持其“远东殖民地澳门”的利益,实行了“中立偏向日本的政策”。这种政策虽然使澳门在战时免于被日本占领,并因获得从香港迁移来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优势,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但这种经济发展是结构失衡和经济通涨基础上的发展,是战时远东国际形势嬗变的产物。当然,这种“欣欣向荣”也随着抗战结束后香港远东国际自由港的恢复而最终消失。
( 责任编校: 唐昌福)
①邓开颂等: 《澳门史话》,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第73 页。
②傅玉兰: 《抗战时期的澳门》,文化局澳门博物馆,2001  年,第48 页。
③彭琪瑞等: 《香港与澳门》,香港: 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237 页。
④黄庆华: 《中葡关系史( 1513—1999) 》下册,合肥: 黄山书社,2006 年,第1041 页。
17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